一、概述

一、概述

慢性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结肠和直肠炎性疾病。病变主要局限在大肠黏膜和黏膜下层。临床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为主症,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慢性病程。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亦可见于儿童及老年。

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本病属中医学“痢疾”“肠风”“腹痛”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在于感受湿热外邪或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导致湿热内侵,损伤脾胃,蕴结大肠,使得腑气不利,肠络受损,久之则脾病及肾,瘀阻肠间,而成虚实夹杂之症。其病位在大肠,并与脾胃及肝肾有密切的关系。病机以脾之运化失职,大肠传导失司为主。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病因尚未明了,多数学者认为属肠道免疫炎症性疾病。其主要致病因素有:①感染因素:认为病原微生物乃至食物抗原可能是本病的非特异性促发因素;②遗传因素:本病发病率在种族间有明显差异,欧美文献统计患者直系亲属中有10%~20%的人发病,提示本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③免疫因素:一般认为本病亦为促发因素作用于易感者,激发肠黏膜亢进的免疫炎症反应;④精神因素:精神因素可以是诱发本病发作的诱因,也可以是本病反复发作的继发性表现。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虽未明确,但研究的热点集中在感染、遗传及免疫三大因素的相互作用上。

慢性结肠炎多起病缓慢,病程呈慢性经过,以腹泻、黏液脓血便为特征。病变局限在直肠者,鲜血附于粪便表面;病变扩展至直肠以上者,鲜血混于粪便之中。腹痛则系左下腹或下腹的阵痛,亦可涉及全腹。少数急性起病者,病情严重,全身毒血症状明显,可伴有中毒性结肠扩张、肠穿孔、败血症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