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治疗

三、治疗

(一)体针疗法

1.处方

(1)主穴:耳门、听宫、听会、翳风、合谷。

除合谷穴双取外,其他穴位均取患侧。

(2)配穴:伴发热者配大椎、曲池;伴头痛鼻塞流涕症状较重者配迎香、通天、风池;伴有咽喉部痛者配双侧少商耳尖穴放血。

2.操作方法

(1)主穴:常规消毒后,选用28~30号毫针,张口时进针,略向下后方斜刺耳门、听宫、听会三穴0.8±0.2寸,翳风穴直刺0.8寸~1.2寸,或向前内下方斜刺1.0~1.5寸,合谷穴直刺1.0±0.2寸。

(2)配穴:常规消毒后,选用28~30号毫针,向鼻尖方向斜刺风池1.0±0.2寸,斜刺迎香穴0.4±0.1寸,通天穴平刺0.6±0.1寸,直刺曲池穴1.3±0.2寸,大椎穴、耳尖及少商穴用三棱针点刺放血3~5滴。

每天治疗1次,重者每天治疗2次,每次治疗留针2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2~3次。均用中等强度刺激手法,捻转幅度2~3圈,捻转频率为每秒2~4个往复,每次行针5~10秒钟。

3.按语

现代研究认为听宫穴可治疗神经性耳聋聋哑、美尼尔氏综合征、中耳炎、面神经麻痹、下颌关节炎、下颌关节功能紊乱。有研究认为听会穴与耳门穴、翳风穴可治疗面部与该穴处在相关神经支配区内的组织器官疾病,故取耳门、听会、翳风可治疗耳部疾患。迎香、风池、通天对于解除鼻腔黏膜充血、水肿具有良好作用。合谷对缓解头痛有良好的作用。而少商穴可治疗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等。大椎、曲池退热有较好的疗效。

(二)灸法

1.处方

取穴:患侧翳风。

2.操作方法

以艾卷之燃烧端距离穴位皮肤约1寸的高度进行熏灸,一般以灸至局部皮肤红润、有烙热感即止。在施灸前应先用消毒棉签拭清外耳道脓液,滴入双氧水洗濯之,再以消毒棉签将外耳道拭净,然后艾灸,灸毕放以引流条,以利排脓。每日灸治一次,每次施灸时间,一般为1分钟左右。

(三)氨氖激光穴位照射疗法

1.处方

(1)主穴:取患侧听会、翳风、足三里、丘墟。

(2)配穴:耳门、曲池、太溪及患侧耳孔。

2.操作方法

每次2~4穴,先用2%双氧水清洗耳内脓水,然后用795-B型氦氖激光双管治疗机进行照射,波长6328埃,输出功率10mW,光斑直径1.5mm,距离穴位20cm,照射耳孔部需配光导纤维,每穴照射5分钟,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

(四)穴位注射疗法

1.处方

取穴:翳风、耳门、听宫、外关、太阳、风池。

2.操作方法

对患者进行普鲁卡因皮试,显示为(-)后,抽取0.5%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1mL。穴位常规消毒后,使患者张口略向下后方斜刺耳门穴或听宫穴0.8±0.2寸,直刺翳风穴1.0±0.2寸,直刺外关穴1.0±0.2寸,风池穴宜向鼻尖方向斜刺1.0±0.2寸。太阳穴宜向下斜刺1.5±0.5寸。每次选上述腧穴1~2穴,(标准体重患者注入0.4mL,明显偏瘦患者注入0.3mL,明显超重患者注入0.5mL。根据患者是否明显超重,将每个穴位注入的药量分为三种情况),将针头刺入穴位回抽无血后方可将药液缓缓刺入。

(五)耳针疗法

1.处方

(1)主穴:尖、神门、肾上腺、肾、内耳。

双侧耳穴交替使用。

(2)配穴:伴头痛鼻塞者配太阳、内鼻;伴咽喉痛者配咽喉、肺。双侧配穴交替使用。

2.操作方法

(1)主穴:常规消毒后,选用28号0.5~1寸毫针,左手托住耳背,右手持针针刺,采用浅刺、斜刺法,留针2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2~3次。均用中等强度刺激手法捻转幅度为2~3圈,捻转频率为每秒2~4个往复每秒,每次行针5~10秒钟。双侧耳穴交替针刺。

(2)配穴:操作方法、留针时间、行针幅度及频率均同主穴。

3.按语

双侧耳穴交替使用,取一侧主穴时,可取另一侧配穴,这样可避免取一侧耳穴太多而不方便,另外这样做的目的还在于防止穴位的疲劳和产生耐受性。耳穴咽喉穴对缓解咽喉痛有较好的效果,而内鼻穴、肺穴对鼻塞流涕症状有较好疗效。

(六)耳穴贴压疗法

1.处方

(1)主穴:分为两组,第一组取一侧的神门、内耳、皮质下;第二组取另一侧的肝胆、肾。两组耳穴同时取用,但不同侧取用。双侧耳穴交替使用。

(2)配穴:初期鼻塞流涕者配肺、内鼻;头痛者配太阳;咽喉痛者配咽喉穴耳尖穴、扁桃体穴。双侧配穴交替使用。

2.操作方法

(1)主穴:用王不留行籽进行贴压法。常规消毒后,用5mm×5mm医用胶布将王不留行籽固于选用的穴位,,每穴固定1粒。让患者每天自行按压3~5次,每个穴位每次按压2~3分钟,按压的力量已有明显的痛感但又不过分强烈为度。隔日更换1次,双侧耳穴交替使用。

(2)配穴:除耳尖穴、扁桃体穴外,其他穴位操作同主穴。耳尖穴用点刺放血法,操作是常规消毒后,用双手的示指和拇指积压耳尖穴,使之充血,然后左手固定穴位,右手持三棱针,快速散刺耳尖穴2~3次,深度为0.1~0.2寸。然后双手拇指示指配合用力挤压穴位使出血数滴。扁桃体穴操作同耳尖穴。每周治疗2~3次,两侧耳郭交替使用。

(七)点刺放血加拔罐疗法

1.处方

大椎、肝俞、肺俞。

2.操作方法

选好穴位然后将穴位常规消毒,最好选取有压痛点处,并用双手拇指、示指积压所选穴位,使之充血。然后用右手持三棱针左手固定好所选的穴位,快速散刺所选穴位3~7次,深度为0.2~0.4寸,然后在点刺放血处拔罐10分钟左右,将拔出的瘀血用消毒干面球擦拭干净。

(八)按摩疗法

耳膜按摩,其法如《景岳全书卷二十七》所说:“以手中指于耳窍中轻轻按捺,随捺随放,随放随捺。或轻轻摇动,以引其气,捺之数次,其气必至,气至则窍自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