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

三、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

(一)X线片

X线主要观察椎体序列的改变、椎体后缘骨赘、椎间孔大小、后纵韧带和黄韧带骨化等,为诊断腰椎管狭窄提供间接的依据。动力位片可以提示有无腰椎失稳及腰椎滑脱改变,这是最常用的骨科辅助检查。另外在手术治疗中,X线片同样也是手术的重要参考和随访资料。

(二)CT

CT可显示椎管横断面形状,并可直接测量其矢径及面积,为椎管狭窄的诊断提供了直接依据。它的最大优点是对中央型椎管狭窄和三叶草变形的直接显像。对骨性椎管狭窄及侧隐窝狭窄的诊断优于其他检查方法,但对软组织病变导致的椎管狭窄,由于硬膜外脂肪的减少和消失,常给诊断带来困难。腰椎管狭窄症的主要CT表现为:①与发育有关的骨性小椎管;②椎体后缘及脊椎小关节骨质增生、骨赘形成、软骨下硬化和囊腔形成;③黄韧带及后纵韧带肥厚、钙化及骨化;④马尾神经及神经根受压迹象;⑤硬膜外脂肪减少或消失;⑥中央椎管矢状径<11.5mm,横径<16mm,关节突间距<12mm,横断面积<1.45mm,神经根管(侧隐窝)矢径<3mm,椎体面椎管面积>4.5mm,黄韧带厚度>4mm。椎管狭窄症常合并椎间盘突出,CT在诊断两者并存上有独特优点。CT不足之处是对软组织的分辨率低,对软组织异常为主的腰椎管狭窄的诊断,远不如椎管造影和MRI更有价值。

(三)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是一项无创检查,能够进行矢状面、冠状面和横断面扫描,处理后可以三维立体成像,能清晰地分辨椎管内各种组织;利用T1加权相信号的特点,能清楚地显示椎间纤维环突出的程度及脊髓、马尾神经和神经根受压的状态,而且根据T2加权相能清楚显示蛛网膜下腔的真实形态、硬膜囊受压的部位来自何方,是骨性压迫还是软组织性压迫,为手术提供直观的资料,其诊断价值优于CT。

(四)椎管造影

腰椎管狭窄症其受压部位在椎管造影时均有不同程度、不同形态的造影剂充盈缺损,有的完全梗阻,其梗阻部位多在椎间隙平面,完全梗阻常呈截断状、幕帘状、萝卜根状;部分梗阻者造影剂在狭窄处通过缓慢呈滴注状,造影结果硬膜囊呈葫芦状、串珠状、灯笼状等;椎体滑脱引起的椎管狭窄,狭窄部位造影剂通过缓慢,硬膜囊呈台阶状弯曲;若黄韧带肥厚造影时硬膜囊后方呈锯齿状充盈缺损。椎管造影在诊断腰椎管狭窄症时有重要价值,能真实反映硬膜囊受压的部位、程度,并能在透视下动态观察造影剂在蛛网膜下腔流动的情况,可以显示椎管狭窄压迫的全貌,这是CT所不能及的。造影后还可以进行CTM横断面的检查,利用不同对比度,能精确反映侧隐窝狭窄程度和神经根受压的情况。

(五)电生理诊断

电生理诊断测试项目包括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和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由于影像学技术的改进,电生理测试不是诊断腰椎管狭窄症的常规检查,但必要时能协助医师对类似腰椎管狭窄症的神经退变疾病或神经肌肉疾病做出诊断。在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电生理学检查通常是正常的。当疾病进展,电生理的变化亦随之发生,这些变化包括传导阻滞、轴索传导功能丧失、脱髓鞘反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