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与鉴别诊断
HNDC诊断并不困难,关键的问题在于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对昏迷的患者都应想到本病的可能性。如果发现中、老年患者有显著的精神障碍和严重的脱水,以及不明原因的深大呼吸,则更应提高警惕,及时地进行必要的检查,以发现本病。关于HNDC的实验室诊断依据,国外有人提出以下标准:①血糖≥33.3mmol/L(600mg/dL);②血浆有效渗透压≥320mmol/L;③血清≥15mmol/L或动脉血气检查pH≥7.30。值得注意的是,个别病例合并糖尿病酮症重叠综合征。因此,尿酮体阳性,酸中毒明显或血糖低于33.3mmol/L,并不能作为否定HNDC的诊断依据。但HNDC患者存在明显的高渗状态,如昏迷患者血浆有效渗透压低于320mmol/L,则应考虑到其他引起昏迷的疾病的可能性。有的患者血糖很高,但因血钠低,有效渗透压未达到320mmol/L,这类患者虽不能诊断HNDC,但仍应按HNDC治疗。HNDC应与某些疾病相鉴别。
(1)其他原因所致的高渗状态,如透析疗法、脱水治疗、大剂量皮质激素治疗等。
(2)非糖尿病脑血管意外:血糖多不高,或者轻度应激性血糖增高,但不可能>33.3mmol/L,HbA1c正常。注意:脑血管意外常用药物多加重本病,例如甘露醇、高渗糖、皮质固醇等均加重高渗状态;苯妥英钠不能抑制高渗状态所致的抽搐和癫痫发作,而且能抑制胰岛素分泌,使高血糖进一步恶化。
(3)有糖尿病史的昏迷患者,还应与酮症酸中毒、乳酸性酸中毒及低血糖昏迷鉴别。
(4)急性胰腺炎:半数以上HNDC患者会出现血、尿淀粉酶非特异性升高,有时其升高幅度较大,注意不能仅仅根据淀粉酶升高就诊断为急性胰腺炎。但应注意,有些患者确实可以同时存在急性胰腺炎,甚至因急性胰腺炎而起病,故对淀粉酶的变化需结合临床来考虑。对起病时有腹痛、淀粉酶升高的患者行腹部CT扫描,并密切随访。急性胰腺炎早期约50%的患者出现暂时性轻度血糖增高,但随着胰腺炎的康复,2~6周内多数患者高血糖降低,而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患者则有胰腺组织的大片出血坏死,存在胰岛β细胞受损,其受损程度与患者糖代谢紊乱的严重性和持续时间有关,如胰岛β细胞受损严重,可并发HN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