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病机
(一)中医
肺炎的中医病因主要是正虚抗邪能力下降和感受风热病邪。多因素禀正气不足,肺气失于固密,或寒温失调,起居不慎而致肺卫卫外功能减弱时,均可导致外邪乘虚侵入而发病。肺炎属于中医“风温”、“肺热病”范畴。《温热经纬·陈平伯外感温病篇》说;“风温为病,春月与冬季居多,或恶风,或不恶风,必身热,咳嗽,烦渴”。《素问·刺热篇》:“肺热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恶风寒,舌上黄,身热。热争则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太息,头痛不堪,汗出而寒”。肺热病与风温病症状相似,因此常合称风温肺热病。
1.病因
(1)寒温失调、劳倦或醉后当风,或素体虚弱,或病后体虚,正气不足,肺卫不固者,最易感受风热病邪。
(2)风热病邪从口鼻而入,乘虚侵犯肺经。
2.病机
按其病变过程,有以下几种病机变化。
(1)邪犯肺卫,卫气被遏,肺失宣降。可见畏寒、寒战、高热、头痛、身痛、咳嗽、咯黏液性痰等。
(2)痰热壅肺,肺气不利。见身热不恶寒,咳嗽,气促,鼻煽,痰黄,或痰中带血或铁锈痰、胸痛等。
(3)邪气过盛,正不胜邪,邪气入里,内传营血。则面唇青紫或衄血发斑;甚至邪热内陷、逆传心包、蒙闭心窍,出现神昏谵语或昏聩不语。
(4)邪热郁闭不宣,热深厥深,四肢厥冷。邪热太盛,正气不支,或汗出太过,阴液骤耗,正不胜邪则汗出肢冷,脉微欲绝。
(5)气虚阴伤,余邪未清。可见低热,手足心热或口舌干燥,神疲体倦,气短懒言之证候。本病病位主要在肺,病因为风热病邪,病机以痰热交阻、肺失宣肃为主要变化。在一般情况下,经过卫、气分阶段,病邪即可逐渐解除。若邪气过盛,则内传营血,或正不胜邪,出现阴竭阳脱。若治疗得当,邪退正复,可见热病恢复期气虚阴伤之象。
(二)西医
肺炎的病因繁多,如前所述有细菌、病毒、支原体、真菌、衣原体、立克次体、寄生虫等引起。在各种病因中细菌为最常见。在院内感染的肺炎中,肺炎球菌约占30%,葡萄球菌占10%,而革兰染色阴性杆菌约50%,且病死率高。余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和病毒。免疫功能低下、抗癌治疗、免疫抑制剂和抗生素应用不恰当等常导致机会感染。而院外感染仍以肺炎球菌为主(约40%),金黄色葡萄球菌、嗜肺军团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白杆菌。病毒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亦常见。机体免疫力低下者容易伴发卡氏肺孢子虫、军团菌、鸟型结核分枝杆菌、结核菌、弓形虫、巨细胞病毒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