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病机
2025年09月26日
一、病因病机
1.病因
(1)余毒流注:疔疮疖肿,或麻疹、伤寒、猩红热等病后,因治理失当,余毒未清,滞留体内,经久不解,或因正气不足,正不胜邪,邪毒内盛,流注筋骨或关节而发病。
(2)外感六淫:风寒暑湿诸邪,客于肌腠,内注筋骨,经络阻塞,气血凝滞,郁而化热,蕴热成毒,热毒炽盛,腐烂筋骨。
(3)筋骨损伤:如为开放性损伤,创口感染,则邪毒可以直窜入骨。若筋骨局部损伤,虽外无创口,必有气滞血瘀,邪毒可乘虚内袭,邪瘀互结,蕴热化脓,腐筋蚀骨,此乃借伤发病。
(4)七情内伤:忧思郁怒等精神刺激,情志逆乱,脏腑失调,气血化生不足,导致正气内虚,抗病祛邪功能减弱,邪毒不能外散内消,进而兴窜入骨。
(5)饮食不当:或因恣食膏粱厚味、辛辣刺激之品,酗酒,内伤脾胃,湿热火毒内生,流注筋骨、关节而发病;或因纳呆食少,食物质量低劣,营养摄入不够,气血化源不足,正虚不能御邪。
(6)房室劳伤:房劳过度,肝肾亏虚,筋骨不健,邪毒乘虚入筋注骨。上述各种致病原因,虽有的可单独致病,但多数是由几种原因相合而发病的。单纯的骨痈疽,有时可侵犯关节,并发关节流注;单纯的关节流注,有时可累及骨骼而并发骨痈疽。
2.病机
骨痈疽的发生及其病理变化与机体的气血、脏腑、经络等功能强弱有密切关系。气血充足,脏腑壮实,经络通畅,则抗病力强,即使发病,其病理损害也较轻浅;反之,则损害严重,变化迅速。无论骨或关节痈疽,一旦发生,必致气血壅滞,经络阻塞。热毒炽盛时,更可耗气劫血,伤津夺液,进而累及脏腑。故本病虽表现在骨或关节局部,但与整体、正气密切相关。在病理演变过程中,始终存在着机体正气与病理损害(包括致病因子)之间的抗争,即“正邪相搏”。而在抗争中,正气的强弱,主导着整个病理机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