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临床表现

一、临床表现

(1)常为亚急性起病,也有因情绪激动而骤然发病者。早期症状常不明显,表现为患儿比平时不安宁,容易激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退步,肢体动作笨拙、不协调,书写字迹歪斜,手中所持物体经常失落和步态不稳等。

(2)症状日益加重,表现为肢体某一部分或全身明显的舞蹈样不自主动作。上肢各关节交替发生伸直、屈曲、扭转等动作,手指不停地屈伸与收展。伸手时出现特殊的姿势,腕关节屈曲、掌指关节过伸、各指伸直分开,手臂则旋前。与患者握手时,可发现其握力不均匀,时大时小,变动不已,称为“挤奶女工捏力征(sign of milk-maid’s grip)”。下肢的不自主运动表现为步态颠簸,常常跌倒。躯干亦可绕脊柱卷曲或扭转。面肌的不自主运动表现为扮鬼脸,表现为皱额、噘嘴、眨眼、吐舌、挤眉等,变幻不已。舌肌、口唇、软腭及其他咽肌的不自主运动则引起构语困难,咀嚼和吞咽障碍。呼吸可因躯干肌与腹肌的不自主运动而变为不规则。舞蹈样动作可因情绪激动或做自主运动而加剧,平卧安静时减轻,睡眠时完全消失。

(3)精神改变轻重不等。多数患者有情绪不稳,容易兴奋而致失眠。严重病例可有精神错乱、妄想、幻觉或躁动等,周围的噪声或强光刺激均可使患者的躁动及舞蹈样动作明显加重。

(4)妊娠舞蹈症的临床表现与较重型的小舞蹈病类似,最多见于年轻的初产妇,而且多半在妊娠的前半期发病。舞蹈症可于妊娠期内或分娩后自行停止,亦可于人工流产后立即停止。胎儿的病死率较高,但能足月出生的胎儿则多为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