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民和喇家史前遗址的发掘

青海民和喇家史前遗址的发掘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青海民和喇家遗址在1999年曾进行试掘,2000年和2001年连续进行较大规模的发掘,目前共揭露面积为1500多平方米,取得了一些较为重要的成果。

喇家遗址位于青海最东的民和县南端的黄河岸边,所处地域是黄河上游的一个河谷小盆地,其间分布着众多古文化遗址。近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甘青队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在这块小盆地内开展“官亭盆地古遗址群考古研究”课题。喇家遗址的发掘,是继胡李家遗址之后选定的第二个发掘项目。

一、发掘的主要收获

1999年在第一次试掘中,就在该遗址Ⅰ区发现了齐家文化时期宽大的壕沟遗迹,在Ⅱ区发现了出土玉器的房址,在Ⅲ区也发现房址和遗存丰富的文化堆积,在Ⅴ区则发现有马家窑文化类型的灰坑。在广泛调查和钻探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到喇家遗址是一个以典型齐家文化内涵为主的大遗址,探查的面积达20万平方米。

在2000年的发掘中,在Ⅱ区发现了3号和4号房址,室内都保存有因灾难死亡的人类遗骸。其中在F3内发现一对母子,而F4内则有多达14具人骨(图版壹:1)。其后,又在东边紧邻的Ⅱ区内清理出7号房址,室内也发现4具人骨遗骸。在这些房址内保存下来的灾难现场,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显示出距今4000年前后的齐家文化时期,这里曾经发生过重大灾变。我们随即邀请相关的古环境专家对遗址进行了地学考察,在地层堆积中发现了黄河大洪水的遗迹和沉积物。另外,2000年的发掘中在B区还发现了一段壕沟,在Ⅲ区和Ⅶ区也发现了房址,还清理了两座零散墓葬,但迄今为止还没有探查到喇家遗址中墓地的分布位置。2001年的发掘工作集中在Ⅳ区和Ⅴ区。在7号房址的旁边又清理出10号房址,在室内发现经历灾难死亡的两具人骨。通过对这座房址的细致清理,进一步搞清了人骨被掩埋的地层堆积。地层关系显示出室内死亡的人是因为突发的房屋坍塌被砸被压,人骨的非正常姿势和存在骨折等情况都可以说明问题。更重要的是,这次发掘中在遗址内找到了多处地震遗迹,包括地裂缝、塌陷、沙涌和褶皱起伏等现象。除了黄河大洪水遗留的红土沉积,在遗址中也发现有强烈的山洪带来的沉积物,山洪对遗址部分区域的冲击表现得极为明显。地层关系表明,遗址区内先遭地震,后有洪水,洪水形成的地层叠压在地震遗迹和地震塌毁的黄土堆积物之上,这样就对喇家遗址遭受地震和洪水等灾害袭击的过程有了初步了解。但对于遗址堆积过程的了解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地震与洪水之间相隔的时间,黄河大洪水与山洪之间的关系,以及诸多其他细节等,都还有待进行更进一步的考察,需要开展多学科合作研究。考古发掘所揭示的现象是,地震对喇家遗址造成了灾难性的打击,而洪水又给它以毁灭性的冲击。在这里十分难得地保留下了黄河上游齐家文化时期重大的灾变事件遗存,具有极其珍贵的科学研究价值。

2001年,在V区的台地中部发现了一片小型广场的迹象。在若干个探方内都发现同一层位的硬土面,系人工踩踏而成,范围已超过20米,但目前还没有全面揭露。在这个硬土面范围内,清理出存有人骨遗骸的杀祭坑(H21),坑呈袋状,口小底大,口沿处有浅槽痕迹,人骨俯身弃置于坑内,坑口及底部都见到若干较大的砾石(图版壹:2)。在此层硬土面中多夹有灰烬,还有露天灶址,在硬面下发现埋葬的奠基人骨架。另外,在硬土面中还清理出埋藏坑,出土有较丰富的遗物,包括完整的陶器、玉石器、骨器和卜骨等。这些现象足以说明,这片经踩踏的硬土面是当时人们重要的仪式活动场所,具有广场的性质。在广场下面又发现了壕沟,表明广场是在壕沟废弃填平之后建起的,显示出喇家遗址聚落形态的变化过程。

以这个广场为中心,可以看出遗址Ⅱ区和Ⅳ区所在的村东北台地和遗址V区所在的村东南台地实际是一个整体,已显示出F1、F3、F4、F7、F10呈一排分列,门向都朝北,构成一组房址,位于台地北部边缘;而新发现的F13、F14、F15、F17这一排纵列房址,位于台地西南边缘,门道均向西,初步表现出一种有规律的分布格局。而这只是整个遗址20万平方米范围中的很小部分。

2001年发现的15号房址保存较好,保存的墙壁高达2~2.5米,室内有大量遗物,门道及门外场地都保存完整,是齐家文化目前已知保存最好的房址。通过对已发现的房址进行分析,可以基本肯定喇家遗址的房屋多是窑洞式建筑。15号房址的情况比较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门外场地与室内地面处于同一平面,房址内的坍塌物皆是黄土块,证实窑洞顶是黄土层。这些建筑多是利用黄土断崖开凿的窑洞,往往背对中心位置,具有独特的聚落形态特征,为探讨史前聚落形态的多样性提供了范例和新资料。喇家遗址所处地域为黄河二级阶地,属于次生黄土层,黄土也并不厚实,应该说不适宜于建筑窑洞。但这里的发掘情况表明,先民们确实是以窑洞为家居,并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

喇家遗址有好些房址内都发现有壁炉,颇具地域特点。室内中间地面上的火塘应是主要的灶址,而壁炉只是附加的次要炉灶。在12号房址内清理出的壁炉,结构清楚,保存较好,可以明显看出是一座壁式烤炉。这种罕见的炉具形式,反映出当时人们饮食方式和食物结构的一些特点。

喇家遗址中大多数遗迹都是因突发性灾害而遭破坏并埋藏下来的,在很多地方保留了当时生活的原始状态,直观地反映出先民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例如一些房址内放置的陶器等生活用具的组合和它们的位置,石器、玉器等的配置和出土位置,人员在室内的位置,不同房址之间的差异等,诸多现象所反映的均是古人生活的原貌。对遗址中出土的人骨遗骸,已经采样,将做DNA分析,结合人骨鉴定,今后的测试结果一定可以提供更明确的研究资料。

喇家遗址的发掘还要继续,实际上还有许多问题没有搞清楚,有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去解决。对这个具有一定特殊性的遗址,多学科介入,加强环境考古的投入,都会有更实际的意义和作用。

二、喇家遗址的重要学术意义

喇家遗址目前已发现近20座房址、约30座灰坑、3段壕沟、2座墓葬、1个小型广场和1个奠基坑、1个杀祭坑、2个埋藏坑,出土了丰富的陶器、石器、骨器以及数量较多的玉器,发现了地震和洪水等多种灾难遗迹。一个遭受灾难毁灭的史前聚落,正逐渐被揭示出来。

喇家遗址发掘的重要成果及其学术意义,可以简要地归纳为三点。

第一,喇家遗址的发掘是齐家文化研究的重大突破,明显提高了对齐家文化发展高度的认识。喇家遗址的发现,把对齐家文化的认识扩大了,更提升了对齐家文化的重要地位和发展水平的认识。

喇家遗址具有中心聚落的性质。发现的宽大壕沟深5~6米、宽达10余米,为史前时期所罕见;窑洞建筑和窑洞式聚落形态的确认,对于黄土地带史前聚落类型的研究关系重大;围壕聚落的废弃及变化过程,可能更反映了深刻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喇家遗址中广泛出现的玉器资料,突显了该遗址的特殊重要性,新器型、器类的发现,在地层和房址中出土玉器等,大大丰富了齐家文化玉器的内涵,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第二,喇家遗址中齐家文化时期史前灾难现场的发现,揭示出距今4000年前后黄河上游的史前灾变事件,它包括大洪水和地震等多重灾害。这不仅是考古学的重要发现,其科学意义更超出了考古学的范畴,为多学科交叉和综合研究,为更高层次的环境考古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

这种深层次的环境考古研究,已经不是局限于一般意义上的复原遗址植被、生态和气候小环境等问题,而是需要对史前时期大的地理现象和灾变事件进行探讨和研究,更切入了人地关系的深层面,有可能由此探寻与社会发展相关联的自然因素及其规律。距今4000年前这个关键时期,黄河大洪水证据的发现,更有其特殊含义。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为古史中的洪水传说找到了一定的印证资料。同时,灾难现场保留下了诸多先民生活的原貌,更是十分难得的考古研究材料。

第三,喇家遗址的发掘和研究为探索黄河上游地区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提供了新资料。研究齐家文化迈向文明的发展模式,对于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黄河上游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齐家文化又是在这个区域内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关键阶段。灾变事件反映了极端的人地关系,灾变事件的发生也有可能对于处在关键历史阶段的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喇家遗址的聚落形态有过一定的变化过程,这一变化可能意味着文明因素的转变,自然灾变又有可能促使文明进程转化抑或加速。进一步探寻和揭示相关文明因素及其转化发展的线索,逐步构建起齐家文化迈向文明的演变模式,将是我们今后不断努力的方向。

执笔者:叶茂林

2002年

Abstract

The excavation of the Lajia Site in Minhe County, Qinghai Province preliminarily reveals a lot of previouslyunknown phenomena. Among the important results are wide ditches, a mall-size square, human sacrifices and a settlement with cave dwellings, and the revelation of vestiges of the disasters caused by an earthquake and flood 4000 years ago. These aspects combine to bring to light links of prehistoric disasters with a settlement of the time, which constitutes an unprecedented achievement. The excavation of and study on the Lajia Site is a great breakthrough in the study on Qijia Culture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Yellow River, which provides new material for the research into the origin of ancient civilization and calls, as well, for furthering multidisciplinary exploration in archaeology.

图版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