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县桃坪大石墓调查简报

理县桃坪大石墓调查简报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文管所

1988年4月中旬,阿坝州文物管理所派人对理县桃坪乡东山村二组村民姚云武建房时发现的一座大石墓(图1),进行了考古调查清理。该墓位于杂谷脑河南岸的佳山脚下,东距姚坪乡政府所在地500米,同1984年理县佳山石棺葬考古发掘第四发掘区属于同一墓地,东距84LTSIVM3、M4[1]为30米。现将调查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图1 理县桃坪大石墓分布位置示意图

一、墓葬形制

墓向北偏西20°,头向山下,墓已残毁,墓室用片石以双面砌法砌筑两侧墙体,两端以薄石板封头,与1984年佳山石棺葬考古发掘清理的Ⅲ型墓[2]砌筑法相同。墓顶利用山上垮塌的不规则大石为顶。墓室平面呈长方形,墙体厚0.5米,墓室长2.25米、宽1.1米、高0.95米,墓顶大石长2.5米、前端宽1.18米、中部宽 1.32米,后端已被山上垮塌的泥土覆盖,数据不详,大石前端厚0.45米,中部最厚处0.7米,大石底部平整,重约10吨(图2)。

图2 大石墓

二、出土器物

该墓在姚云武修房时已遭破坏,曾出土有双耳陶罐等数件陶器,惜均被毁。我们在墓室前端清理出青铜器3件、铁器4件、五铢钱16枚,均锈蚀严重。

1.青铜器

弩机 全长13.1厘米,望山长7.1厘米,后部高4.6厘米;牙钩长8厘米,尾部宽1.3厘米,体厚0.5厘米(图3)。

带钩 共2件,首皆鸭嘴形,分为二式。

Ⅰ式:体短,平腹弧背。长3.4厘米、首宽1.2厘米、体厚0.3厘米,钩系圆径1.1厘米、高0.5厘米,钩尾长1.3厘米、宽0.7厘米(图4)。

Ⅱ式:体瘦长,断面略呈椭圆。带钩长6.2厘米,首宽1厘米、体厚0.6厘米,带系圆径1厘米、高0.65厘米,尾长1.3厘米、宽0.6厘米(图5)。

2.铁器

削 已残为两段。体平背,环首呈半圆形。残长14.4厘米,体宽1.5厘米,背厚0.6厘米,环首径高3.8厘米、宽2.6厘米(图6)。

环首刀 仅残存环首部分,环首高5.6厘米、宽4.7厘米,环径1.4厘米,柄体宽2.4厘米、厚1.2厘米(图7)。

图3 青铜弩机

图4 Ⅰ式青铜带钩

图5 Ⅱ式青铜带钩

图6 铁削

图7 铁环首刀

图8 铁锥

圈9 铁锛

图10 五铢钱

锥 尖部已残,四方柱体,小环首,系用铁条锻制而成。残长8.5厘米,体边宽1.2厘米,环首径2.4厘米(图8)。

锛 残存半边的上部,从残部形状看应为深銎锛。原为长方梯形体,长方銎,残高15厘米,首宽5.6厘米、厚2.8厘米,下部宽4.1厘米,壁厚1.2厘米(图9)。

3.五铢钱

青铜质,共16枚,钱径2.5~2.6厘米,五字相交两笔较弯曲,作“”,为西汉晚期五铢钱(图10)。

三、时代

从该墓结构上来看,其墙体砌筑方法与1984年发掘清理的佳山Ⅲ型西汉石棺葬墓一致。出土器物中的青铜带钩、青铜弩机皆属西汉时期形制,出土的五铢钱亦为西汉晚期五铢钱,故该墓时代应为西汉晚期。这与同该墓紧邻、位于同一墓地的1984年理县佳山石棺葬考古发掘清理第Ⅳ区墓葬的时代亦是一致的。

四、结语

60年代在理县桃坪佳山下东部,虽曾发现过一座大石墓,但系空墓,不明时代,亦不明与西南地区大石墓文化的关系。此次发现的大石墓,墓室四壁采用石棺葬墓砌法,出土器物虽然清理出的为汉式铜铁器,但原出有属石棺葬文化的双耳罐等陶器,墓葬又位于西汉晚期石棺葬文化墓地中,并且该墓时代与整个墓地的时代亦一致,表明这是一座属于当地石棺葬文化的大石墓。它当是岷江上游的石棺葬文化在同西南大石墓文化交往中受其影响而出现的。该墓对于研究岷江上游石棺葬文化同西南地区大石墓文化之间的联系具有重要意义。它的发现将我国西南地区汉代大石墓的分布范围扩大到岷江上游地区。

执笔者:徐学书 范永刚

1992年

Abstract

In April 1988, the Administr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of Aba Tibetan and Qiang Autonomous Prefecture found and excavated a massive stone tomb at Taoping Township in Li County. This tomb had been destroyed, only several bronzes, ironware and Wuzhu Coins were unearthed. According to its structure and the unearthed bronzes, the tomb’s age should be of the late Western Han Dynasty. Its discovery expands the distribution range of Han Dynasty massive stone tombs in southwestern China to the upper reaches of Minjiang River,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study o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sarcophagus burial” culture of the upper reaches of Minjiang River and the massive stone tomb culture in the Southwest Region.


【注释】

[1] 阿坝藏族自治州文管所、理县文化馆:《四川理县佳山石棺葬发掘清理报告》,《南方民族考古》(第1辑),四川大学出版社,1987年。

[2] 阿坝藏族自治州文管所、理县文化馆:《四川理县佳山石棺葬发掘清理报告》,《南方民族考古》(第1辑),四川大学出版社,198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