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哈龙沟、巴哈毛力沟的岩画
青海省哈龙沟、巴哈毛力沟的岩画
许新国 格桑本
1982年5月,青海省文物考古队根据陈晓存、王利军两位同志提供的线索,在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吉尔孟公社黄仑大队哈龙沟勘察了两处岩画,其后又在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都兰县香加公社巴哈毛力沟发现一处岩画。
哈龙沟,藏语意为鹿沟,位置在吉尔孟公社西北18公里处。这里是一个地势较平缓的山谷地段,东西宽1500米、南北长3500米左右,在沟口有几个干涸的小湖清晰可辨。从地貌及牧草生长情况看,很久以前这里可能是一片沼泽或湖泊。岩画在沟中段两座海拔3500米的花岗岩石山上(图1)。
这两座石山藏语叫作“扎西德本”,意为“十万吉祥部落”。两山相距约200米,山上未见洞穴。石山南面的崖壁上分布着岩画。有的崖壁坍塌,可能还掩埋了部分岩画。岩画一般出现在较平整的岩面上。由于自然侵蚀,岩面呈红褐色,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画像若隐若现,当地藏族群众中有“仙人”显现的传说,现在仍有人在此祭祀。
我们将有岩画的两座石山分为甲、乙区,甲区分六组,乙区分二组。画面大小不一,位置高低不齐。画像有的分几层构成一组,有的一个动物单成一组。内容均为动物形象,未见人物形象。以下按分区编号叙述。
甲区。
H1 画面长1.2米、高0.9米。上层一只动物,头部不清,似是牛。中层右边两鹿角牴,左边一牛。一大鹿长0.52米、高0.45米,一小鹿长0.14米、高0.1米,牛长0.27米、高0.16米。下层是一羊,长0.35米、高0.18米(图2:1)。
图1 哈龙沟岩画示意图
H2 一虎,长0.32米、高0.2米(图2:2)。
H3 一牛,长0.3米、高0.22米(图2:4)。
H4 上层左边一鹿,长0.25米、高0.2米;中间一野猪;右边一牛,长0.3米、高0.15米。下层左边一牛;中间一獐;右边一牛,长0.38米、高0.18米(图2:3)。
H5 一豹昂首咆哮,长0.54米、高0.23米(图2:5)。
H6 一野猪,长0.2米、高0.1米(图2:6)。
乙区。
H7 一骆驼,长0.3米、高0.2米(图2:7)。H8 一小鹿,长0.2米、高0.17米(图2:8)。哈龙沟岩画的制作方法是用钝器或花岗岩石块在岩壁上磨刻,因此画像线条没有明显的凹陷,线条与岩壁表面均为氧化层所覆盖,但是线条比岩壁表面颜色稍浅,因此还能够区别。
巴哈毛力是蒙语“小马”之意。巴哈毛力沟南口为香日德——塔妥公路,沟口到香加公社约12公里。由巴哈毛力沟南口北进,有一条大车通路,距南口4公里左右有一个火成岩山嘴,藏语称为牙玛嘴(意即“山羊嘴”),汉语称为“画石嘴”,岩画就刻在山嘴西面的石壁上。这里海拔3500米,山高沟深,水草丰美,是天然的好牧场(图3)。
巴哈毛力沟岩画分布较为集中。画像一般以平凿的方法浅刻在发亮的黑紫色石壁上,线条呈黄褐色,大部分线条由于近代磨刻加深而较为清晰。下面也按分组编号介绍。
B1 画面上方是三角形图案,长0.05米、高0.06米;下方是一骆驼,长0.1米、高0.05米(图4:1)。
图2 哈龙沟岩画
图3 巴哈毛力沟岩画示意图
B2 似是山羊(图4:2,图5)。
B3 画面上方是骆驼,长0.1米、高0.1米左右;左下方是狗,长0.2米、高0.25米左右;右下方是一个长方形图案。这幅画描绘的可能是狗守圈栏(图4:3)。
B4 左边是方形图案,长0.1米、高0.1米;右边是镰刀,长0.06米、宽0.1米(图4:4)。
B5 左上方是一马负鞍;右上方不知为何物;下面是一匹高扬长鼻的大象,长0.2米、高0.25米(图4:7,图6)。
B6 画面较宽,有鹿、羊、骆驼等,其中最大的鹿长0.5米、高0.6米;最小的骆驼长0.1米、高0.1米(图4:5,图7)。
B7 画面也较宽,有野羊、雄鹿、蛇、羊、马、太阳等。野羊俯首奔跑;蛇屈曲蠕行;马负鞍、系缰前奔。雄鹿最大,长0.3米、高0.35米。野羊和雄鹿之间有一个菱形回纹几何图案(图4:6,图10)。
B8 上方是一蛇,中间是羊、獐、牛等,图像最大的长0.15米、高0.1米,最小的长0.1米、高0.1米;下方一个符号,不识(图4:8,图8)。
B9 似为两个太阳,大的直径0.25米左右,小的直径近0.1米(图4:9,图9)。
比较两地岩画,哈龙沟岩画无论图像还是制作方法都显得更原始,而巴哈毛力沟岩画的线条活泼得多,内容也较丰富。我们认为哈龙沟岩画的成画年代应早于巴哈毛力沟岩画。
图4 巴哈毛力沟岩画
图5 巴哈毛力沟岩画(B2)
图6 巴哈毛力沟岩画(B5)
哈龙、巴哈毛力沟两地岩画的技法和图像与甘肃河西黑山岩画近似,与内蒙古阴山岩画、新疆北部地区的岩画相差甚远。内蒙古、新疆岩画都有人物图像,而哈龙、巴哈毛力沟岩画则没有。
哈龙、巴哈毛力沟岩画以动物图像为主,应当是西北地区古代游牧民族的文化遗存。历史上以游牧为主活动于青海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有羌、吐谷浑、吐蕃等。吐谷浑曾在青海湖以西的伏俟城建都,在海西布尔汗布达山一带活动时间长达三百五十余年之久。哈龙岩画在青海湖附近,巴哈毛力岩画恰在吐谷浑活动的腹地布尔汗布达山一带。这两处岩画可能与羌、吐谷浑这两支少数民族有关。
绘图:刘溥
摄影:刘小何
1984年
图7 巴哈毛力沟岩画(B6)
图8 巴哈毛力沟岩画(B8)
图9 巴哈毛力沟岩画(B9)
图10 巴哈毛力沟岩画(B7)
Abstract
In 1982, Qinghai Archaeology Team made a survey of the 2 cliff paintings in Halong Gou, and then discovered a cliff painting in Bahamaoli Gou.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content and creation method of the paintings and believes that they are related to Qiang and Tuyuhun minor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