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临夏盐场遗址发现的辛店文化陶器

甘肃临夏盐场遗址发现的辛店文化陶器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甘肃省博物馆历史部

临夏盐场遗址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洞滩乡盐场村,东南距县城20公里,地处大夏河和黄河交汇的三角地带。遗址分布在河边二级台地上,北面是黄河,东侧是地势较高的大塬,南面是大夏河台地,西侧隔大夏河与莲花城相望(原永靖县城)。该地原为永靖县所辖,现划归东乡族自治县。盐场遗址大部分已被刘家峡水库淹没,由于水库的侵蚀作用,遗址临水一边不断崩塌,故常可收集到一些塌落的辛店文化陶器。周围经发掘的辛店文化遗址有张家嘴、瓦渣嘴和黑头嘴等。

1974年,甘肃省博物馆在盐场遗址征集到200余件陶器,除个别陶器属齐家文化和马厂类型外,其余均为辛店文化遗物。这批辛店文化陶器均为完整器,多出自同一地点的塌落堆积中,显然盐场遗址的内涵主要是一处辛店文化墓地,全部辛店文化陶器以山家头类型和姬家川类型为大宗,个别为张家嘴类型。材料内涵丰富,为甘肃历年所发现的完整陶器最多的一批资料,对辛店文化的进一步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现分类型加以介绍。

一、山家头类型

共计78件,是甘肃境内所获最丰富的一批。陶器均为夹砂红褐陶,陶质较粗,多掺和有砂粒和碎陶末;制法多为手制,纹饰以绳纹为主,多见通体绳纹或部分抹光,附加堆纹次之,且多饰于口部。彩陶所占比例较大,一般为单一黑线或黑褐线彩,多饰以黄白色陶衣,个别在施彩部位涂红褐色陶衣;花纹母题主要有双勾纹、单勾纹、连续三角纹、对三角纹、连续回纹、麦穗纹、T字纹等。器类有单耳罐、钵、双耳绳纹罐、双耳彩罐、腹耳壶等。各类器型以圜底为主,也有凹底作风。型式变化如下。

单耳罐:2件。依形态差异可分为二型。

A型:1件。敛口,颈腹连为一体。74KG15:229,圆腹,圜底近平,口径8厘米、腹径12.8厘米、高13.2厘米(图1:1)。

B型:1件,微侈口,直颈。74KG15:47,口沿部饰附加堆纹泥条,微鼓腹,小底内凹,口径6.8厘米、腹径8.8厘米、高9.6厘米(图2:16)。

钵:9件。依形态差异可分为三型:

A型:2件。无耳,可分为二式。

Ⅰ式:小直口,折腹较缓,圜底。74KG15:146,口沿部带纹,其下倒三角纹,肩部宽带纹,口径11.6厘米、腹径16.4厘米、高8厘米(图1:2)。

Ⅱ式:小直口,腹折甚,圜底。74KG15:144,口部窄带纹,肩部双倒三角纹,口径11.2厘米、腹径19.2厘米、高7厘米(图1:3)。

B型:6件。双横耳,可分为三式。

Ⅰ式:微敛口,圆腹,圜底。74KG15:145,口沿部饰附加堆纹泥条,口径14.6厘米、高8.8厘米(图1:4)。74KG15:100,口沿部饰附加堆纹泥条,口径16.4厘米、高7.6厘米(图1:5)。

Ⅱ式:敛口,圆腹,圜底。74KG15:102,口沿部饰附加堆纹泥条,口径11.2厘米、高7.2厘米(图1:6)。74KG15:42,口径12.8厘米、高8厘米(图1:7)。

Ⅲ式:口敛甚,圆腹,圜底。74KG15:171,火候不均,口径10.4厘米、高7.2厘米(图1:8)。

C型:1件。双提耳。74KG15:163,敛口,圆腹,圜底,口径12.8厘米、腹径15.8厘米、高8.6厘米(图1:9)。

双耳绳纹罐:28件。依形态差异可分为三型。A型:13件。双大耳。可分为两个亚型。Aa型:5件。敛口,斜直颈。可分为三式。Ⅰ式:敛口,圆腹,圜底。74KG15:60,口沿部饰附加堆纹泥条,口径6.8厘米、腹径10厘米、高11厘米(图2:11)。

图1 单耳罐、钵

1.A型单耳罐(74KG15 : 229) 2.A型Ⅰ式钵 (74KG15 : 146) 3.A型Ⅱ式钵(74KG15 : 144) 4、5.B 型Ⅰ式钵(74KG15 : 145、74KG15 : 100) 6、7.B型Ⅱ式钵 (74KG15 : 102、74KG15 : 42) 8.B型Ⅲ式钵(74KG15 : 171)9.C型钵(74KG15 : 163)(均为1/8)

Ⅱ式:敛口,鼓肩,圜底。74KG15:50,口沿部饰附加堆纹泥条,口径9.6厘米、腹径18.8厘米、高19.8厘米(图2:10)。

Ⅲ式:微敛口,鼓肩,小底内凹。74KG15:67,口径8.8厘米,腹径17.2厘米、高18厘米(图2:15)。

Ab型:8件。直口,直颈。可分为三式。

Ⅰ式:圆腹,圜底。74KG15:75,口微敛,口沿部饰附加堆纹泥条,口径8.4厘米、腹径14.4厘米、高15.6厘米(图2:2)。74KG15:104,口沿部饰附加堆纹泥条,口径8.8厘米,腹径13.2厘米、高15厘米(图2:4)。

Ⅱ式:扁圆腹,圜底。74KG15:80,口径5.2厘米、腹径9厘米、高09.6厘米(图2:6)。

Ⅲ式:鼓肩,扁圆腹,圜底。74KG15:51,口径9.6厘米、腹径17.2厘米、高20厘米(图2:8)。

B型:8件。高领。可分为三式。

Ⅰ式:直口,直领,圆腹,圜底。74KG15:130,口沿部饰附加堆纹泥条,腹部饰一短斜附加堆纹泥条,口径8厘米、腹径12.6厘米、高14厘米(图2:3)。

Ⅱ式:微侈口,斜颈,圆腹,圜底近平。74KG15:3,口径8.8厘米、腹径14.4厘米、高16厘米(图2:5)。

图2 双耳绳纹罐、单耳罐

1.Ca型Ⅲ双耳绳纹罐(74KG15 : 61) 2、4.Ab型Ⅰ式双耳绳纹罐(74KG15 : 75、74KG15 : 104) 3.B型Ⅰ式双耳绳纹罐 (74KG15 : 130) 5.B型Ⅱ式双耳绳纹罐(74KG15 : 3)6.Ab型Ⅱ式双耳绳纹罐(74KG15 : 80) 7.B型Ⅲ式双耳绳纹罐(74KG15 : 142) 8.Ab型Ⅲ式双耳绳纹罐(74KG15 : 51) 9.Ca型Ⅰ式双耳绳纹罐(74KG15 : 126) 10.Aa型Ⅱ式双耳绳纹罐(74KG15 : 50) 11.Aa型Ⅰ式双耳绳纹罐(74KG15 : 60) 12.Cb型Ⅰ式双耳绳纹罐(74KG15 : 25)13.Ca型Ⅱ式双耳绳纹罐(74KG15 : 69) 14.Cb型Ⅱ式双耳绳纹罐(74KG15 : 73) 15.Aa型Ⅲ式双耳绳纹罐(74KG15 : 67) 16.B型单耳罐(74KG15 : 47)(均为1/8)

Ⅲ式:侈口,颈微曲,鼓肩,腹略长,圜底近平。74KG15:142,口径9.6厘米、腹径14.8厘米、高17.2厘米(图2:7)。

C型:7件。折腹。可分为两个亚型。

Ca型:5件。颈与肩相联处有折角,可分为三式。

Ⅰ式:敛口,斜直颈,圜底近平,74KG15:126,口沿部饰附加堆纹泥条,口径8.8厘米、腹径14.4厘米、高14.8厘米(图2:9)。

Ⅱ式:直口,直颈,圜底近平。74KG15:69,口径10.8厘米、腹径17.2厘米、高8厘米(图2:13)。

Ⅲ式:直口,直颈,小底内凹。74KG15:61,口径8厘米、腹径13.6厘米、高13.4厘米(图2:1)。

Cb型:2件。颈与肩联为一体,可分为二式。

Ⅰ式:微侈口,颈部微束,圜底近平。74KG15:25,口沿部饰附加堆纹,腹部饰短附加堆纹泥条。口径8.8厘米、腹径14.8厘米、高16.8厘米(图2:12)。

Ⅱ式:侈口,束颈,小底内凹。74KG15:73,口沿部饰附加堆纹,腹部饰短附加堆纹泥条,口径10.4厘米、腹径14.8厘米、高17.4厘米(图2:14)。

双耳彩罐:27件。依形态差异可分为三型。

A型:14件。双大耳。可分为四式。

Ⅰ式:直口,圆腹,圜底。74KG15:32,颈部网格纹和三角纹,耳面上折线纹和蛙纹,耳下 纹,肩、腹部复线圆圈纹四组,口径10.8厘米、腹径18.8厘米、高21.6厘米(图3:1)。74KG15:110,施彩部涂红衣,口沿部、肩、腹部连续三角纹,口径9厘米、腹径14.4厘米、高15.6厘米(图3:2)。74KG15:114,口沿部三角纹,腹部两条麦穗纹,旁边四组复线竖彩,口径9.2厘米、腹径15.6厘米、高17.2厘米(图3:3)。

Ⅱ式:直口,鼓肩,圆腹,圜底。74KG15:13,颈部复线连续三角纹,耳面上竖线纹,耳下纹,肩、腹部为复线双勾纹,口径7.6厘米、腹径11.2厘米、高12.4厘米(图3:4)。

Ⅲ式:直口,扁圆腹,小底内凹。74KG15:198,颈部复线连续三角纹,耳面上为网格纹和横线纹,肩、腹部六组竖向复线纹,每组两个边线有小勾。口径7.6厘米、腹径11.6厘米、高13.2厘米(图3:5)。74KG15:124,施彩部位涂红衣,口沿部三角纹,肩、腹部为复线双勾纹,耳面上是 纹,其上窄带,其下曲折纹,口径7.2厘米、腹径11厘米、高11.2厘米(图3:7)。74KG15:87,红陶,口沿部一道窄带纹,颈部三道窄带纹,耳面上四道窄带纹,其下为复线三角纹,肩部为复线连续三角纹,腹部为几何形图案。口径6.8厘米、腹径12.8厘米、高13.6厘米(图3:8)。

图3 双耳彩罐

1、2、3.A型Ⅰ式(74KG15 : 32、74KG15 : 110、74KG15 : 114) 4.A型Ⅱ式(74KG15 : 13)5、7、8.A型Ⅲ式(74KG15 : 198、74KG15 : 124、74KG15 : 87) 6.C型Ⅱ式(74KG15 : 119、74KG15 : 34) 9.A型Ⅳ式(74KG15 : 72、74KG15 : 52) 10.B型Ⅱ式(74KG15 : 221)11.B型Ⅰ式(74KG15 : 74) 12.B型Ⅲ式(74KG15 : 105) 13.A型Ⅳ式(74KG15 : 52) 14.C型Ⅰ式(74KG15 : 33) 15.C型Ⅱ式(74KG15 : 34) 16.C型Ⅲ式(74KG15 : 106)(均为3/16)

Ⅳ式:直口,圆折腹,小底内凹。74KG15:72,口沿部一道窄带纹,颈部连续横向人字编织纹,耳面上和肩、腹部为麦穗纹,口径8.4厘米、腹径13.2厘米、高13.4厘米(图3:9)。74KG15:52,颈部三道窄带纹,肩部六组复线人字纹,口径9.6厘米、腹径16厘米、高14.8厘米(图3:13)。

B型:7件。高领。可分为三式。

Ⅰ式:直口,扁圆腹,小底内凹。74KG15:74,口沿部网格纹,颈部连续三角纹,耳面上部为折线和两道横线组合,下部为五道横线,耳下小麦穗纹,肩、腹部为六组麦穗纹,口径9.6厘米、腹径17.2厘米、高18.6厘米(图3:11)。

Ⅱ式:侈口,微束颈,鼓肩,小底内凹。74KG15:221,颈部五道线纹,耳面上 字纹,耳下为复线曲折纹,肩、腹部为复线双勾纹,口径10厘米、腹径14厘米、高14厘米(图3:10)。

Ⅲ式:侈口,微束颈,折腹,小底内凹。74KG15:105,口沿部编织纹,颈部五道线纹,耳面上为 字纹和复线曲折纹,肩部为连续复线曲折纹,口径11厘米、腹径16.4厘米、高15.6厘米(图3:12)。

C型:6件。折腹,束颈,颈与肩联为一体,可分为三式。

Ⅰ式:微侈口,圆折腹,小平底。74KG15:33,施彩部涂红陶衣,口沿内有折线纹,口沿部三道窄带纹,颈部为三道线纹,耳面上为 纹,肩、腹为复线人字纹,口径11.2厘米、腹径16厘米、高16.8厘米(图3:14)。

Ⅱ式:侈口,折腹,小底微内凹。74KG15:119,施彩部涂红陶衣,口沿部编织纹,颈部五道线纹,耳面上三道线纹,肩、腹部为复线连续回纹。口径11厘米、腹径15.4厘米、高17.8厘米(图3:6)。74KG15:34,纹样基本同前。口径10.8厘米、腹径14.8厘米、高16.4厘米(图3:15)。

Ⅲ式:口微敞,折腹,小底内凹。74KG15:106,施彩部涂红褐色陶衣,口沿部变形编织纹,颈部三道线纹,耳面上两道线纹,肩、腹部为复线十字纹。口径10厘米、腹径14.8厘米、高16厘米(图3:16)。

图4 腹耳壶

1.A型Ⅰ式(74KG15 : 152) 2.A型Ⅰ式(74KG15 : 66)3.A型Ⅰ式(74KG15 : 59) 4.A型Ⅰ式(74KG15 : 64)5.A型Ⅰ式(74KG15 : 151) 6.A型Ⅱ式(74KG15 : 238)7.A型Ⅲ式(74KG15 : 159) 8.B型Ⅰ式(74KG15 : 134) 9.B型Ⅱ式(74KG15 : 173)(均为1/8)

腹耳壶:12件。依形态差异分为二型:

A型:10件。腹大而圆。可分为三式:

Ⅰ式:直口,圆腹,圜底。74KG75:152,口沿部饰附加堆纹泥条,口径9.6厘米、腹径18厘米、高21.2厘米(图4:1)。74KG15:66,口沿部饰附加堆纹泥条,口径8.8厘米、腹径15.2厘米、高17.2厘米(图4:2)。74KG15:59,口沿部饰附加堆纹泥条,口径10.4厘米、腹径17.2厘米、高19.6厘米(图4:3)。74KG15:64,颈部复线斜交纹,口径6.8厘米、腹径12.4厘米、高15.2厘米(图4:4)。74KG15:151,颈部网格纹,肩部单线小勾纹,口径10.6厘米、腹径17.6厘米、高22.4厘米(图4:5)。

Ⅱ式:侈口,鼓肩,圆腹,圜底。74KG15:238,颈部三道线纹和之字纹,肩部S相交纹,口径8.4厘米、腹径13.6厘米、高19厘米(图4:6)。

Ⅲ式:直口,鼓肩,腹下部略收,圜底近平。74KG15:159,施彩部涂红衣,颈部和肩部为连续复线三角纹,口径7.6厘米、腹径14.2厘米、高20.4厘米(图4:7)。

B型:2件。腹小而略扁,可分为二式。

Ⅰ式:侈口,圜底。74KG15:134,口沿部饰附加堆纹泥条,口径7.6厘米、腹径13.2厘米、高14.2厘米(图4:8)。

Ⅱ式:直口,鼓肩,小底内凹。74KG15:173,口沿部饰附加堆纹泥条,口径7.2厘米、腹径13.6厘米、高14.4厘米(图4:9)。

二、姬家川类型

共计87件,在全部陶器中占较大比例,陶器均为夹砂红褐陶,陶质较粗,多掺和有碎陶末等。制法多为手制,较大的器物分段制成。纹饰以绳纹为主,多见通体绳纹或部分抹光,个别附加堆纹。彩陶数量较多,占90%,一般为黑色或黑褐色宽带纹,个别线纹,多饰以黄白色陶衣,个别在施彩部涂红褐陶衣;花纹母题有双勾纹、连续回纹、连续三角纹、S形纹、对三角纹、编织纹、波折纹等,各种纹样的布置具有一定的规律。各类器型多为山家头类型的发展,主要有钵、双耳绳纹罐、肩耳罐、球腹罐、双耳彩罐、腹耳壶等,各类器型以凹底为主,也见有平底作风。型式变化如下。

钵:6件。大口,短颈。依形态差异可分为三型。

A型:3件。双銴耳。可分为二式。

Ⅰ式:侈口,微束颈,折腹,凹底。74KG15:169,施彩部涂红衣,颈部二道线纹,肩、腹部为编织纹,口径12厘米、腹径15.6厘米、高7.6厘米(图5:3)。74KG15:113,颈部宽带纹,肩、腹部为对三角纹和带纹,腹下部为竖向窄带纹和竖向波折纹,口径10.4厘米、腹径13.6厘米、高8.4厘米(图5:2)。

Ⅱ式:侈口,束颈,腹折甚,凹底。74KG15:83,颈部带纹,肩、腹部对三角纹,口径10.4厘米、腹径14厘米、高6.2厘米(图5:1)。

B型:2件。双环耳。可分为二式。

Ⅰ式:侈口,束颈,折腹,平底。74KG15:101,颈部四道线纹,肩、腹上部为对三角纹,腹下部为编织纹,口径12厘米、腹径16.4厘米、高9.2厘米(图5:4)。

Ⅱ式:直口,直颈,折腹,平底。74KG15:41,施彩部涂红衣,颈部带纹,肩、腹部为编织纹,口径9.6厘米、腹径14.4厘米、高7.6厘米(图5:5)。

C型1件。无耳,74KG15:166,直口,直颈,圆腹,平底。口沿部带纹,肩、腹部为对三角纹和突状纹,口径12厘米、腹径15.6厘米、高10厘米(图5:6)。

肩耳罐:1件。直口,直颈,圆腹,小平底。74KG15:154,口径8厘米、腹径18.4厘米、高20.4厘米(图5:10)。

球腹罐:1件。敞口,束颈,圆腹,小平底。74KG15:177,红褐彩,颈部网格纹,肩部倒三角纹和编织纹,口径8厘米、腹径18.8厘米、高19.8厘米(图5:12)。

双耳绳纹罐:4件。依形态差异可分为二型。

A型:3件。高领。74KG15:56,侈口,束颈,圆折腹,小底内凹,口径9.6厘米、腹径13.2厘米、高16.4厘米(图5:7)。74KG15:116,器形基本同前,底为小平底,口径10.8厘米、腹径14.8厘米、高16.4厘米(图5:8)。74KG15:43,器形同前,口径9.6厘米、腹径13.2厘米、高14厘米(图5:9)。

图5 钵、肩耳罐、球腹罐、双耳绳纹罐

1.A型Ⅱ式钵(74KG15 : 83) 2、3.A型Ⅰ式钵(74KG15 : 113、74KG15 : 169) 4.B型Ⅰ式钵(74KG15 : 101) 5.B型Ⅱ式钵(74KG15 : 11) 6.C型钵(74KG15 : 166) 7、8、9.A型双耳绳纹罐(74KG15 : 56、74KG15 : 116、74KG15 : 43) 10.肩耳罐(74KG15 : 154) 11.B型双耳绳纹罐(74KG15 : 14)12.球腹罐(74KG15 : 177)(均为3/16)

B型:1件。双大耳。74KG15:14,直口,直颈,圆折腹,小底内凹,口沿部饰附加堆纹泥条,口径7.2厘米、腹径10.6厘米、高11.2厘米(图5:11)。

双耳彩罐:47件。依形态差异可分为四型。

A型:10件。高领。可分为三式。

Ⅰ式:微侈口,直颈,圆折腹,小底内凹。74KG15:2,口沿部带纹,颈部单勾纹,口径11.6厘米、腹径15.8厘米、高17.6厘米(图6:1)。

Ⅱ式:侈口,微束颈,折腹,小底内凹。74KG15:46,施彩部涂红陶衣,口沿部带纹,颈部两道窄带,肩部四组圆圈纹,口径10.6厘米、腹径14.4厘米、高14.4厘米(图6:2)。74KG15:37,口沿部宽带,颈部窄带纹和三角纹,肩部双勾纹,耳面上为 纹,耳下为 纹,腹部一窄带,其下两竖窄带夹一三角纹,口径9.6厘米、腹径13.2厘米、高13厘米(图6:3)。74KG15:62,口沿部、颈部带纹,耳面上为T字纹,肩部为单勾纹,口径9.8厘米、腹径13.2厘米、高14厘米(图6:4)。

Ⅲ式:微敞口,束颈,鼓肩,折腹,小底内凹。74KG15:128,口沿部宽带纹,颈部二道窄带纹,口径11.2厘米、腹径15.6厘米、高16厘米(图6:5)。

B型:19件。折腹。可分为两个亚型。

Ba型:7件。腹部略短。可分为三式。

Ⅰ式:侈口,微束颈,小底内凹。74KG15:40,口沿部宽带纹,颈部二道窄带纹,肩部为连续回纹,口径10.6厘米、腹径15.6厘米、高17厘米(图6:6)。

Ⅱ式:微敞口,束颈,小底内凹。74KG15:180,口沿部宽带纹,颈部正、倒三角纹和线纹,肩部为连续回纹,口径10厘米、腹径14.8厘米、高15.6厘米(图6:7)。

Ⅲ式:敞口,束颈,小底内凹。74KG15:53,口沿部宽带纹,耳面上带纹,耳下、颈部、肩部为 形纹,口径9.6厘米、腹径13.6厘米、高14厘米(图6:8)。74KG15:131,口沿部宽带纹,颈部二道窄带纹,肩部对三角纹,口径10.4厘米、腹径14.4厘米、高15.6厘米(图6:9)。74KG15:92,口沿部编织纹,肩部为复线对三角纹,腹部两竖窄带夹一波折纹,耳面上为 纹,口径10.4厘米、腹径15.2厘米、高16厘米(图6:10)。

Bb型:12件。腹部略长。可分为三式。

Ⅰ式:侈口,微束颈,小底内凹。74KG15:78,口沿部宽带纹,颈、肩、腹部为斜宽带纹,口径10.4厘米、腹径13.6厘米、高15.6厘米(图6:14)。74KG15:137,口沿部宽带纹,颈部、腹部两竖窄带夹一波折纹,耳面上及其下为一竖道窄带,口径8.8厘米、腹径12.4厘米、高16厘米(图6:15)。

图6 双耳彩罐

1.A型Ⅰ式(74KG15 : 2) 2.A型Ⅱ式(74KG15 : 46) 3.A型Ⅱ式(774KG15 : 37)4.A型Ⅱ式(74KG15 : 62) 5.A型Ⅲ式(74KG15 : 128) 6.Ba型Ⅰ式(74KG15 : 40)7.Ba型Ⅱ式(74KG15 : 180) 8.Ba型Ⅲ式(74KG15 : 53) 9.Ba型Ⅲ式(74KG15 : 13)10.Ba型Ⅲ式(74KG15 : 92) 11.C型Ⅰ式(74KG15 : 23) 12.C型Ⅱ式(74KG15 : 135)13.C型Ⅲ式(74KG15 : 172) 14.Bb型Ⅰ式(74K15 : 78) 15.Bb型Ⅰ式(74KG15 : 137)16.Bb型Ⅱ式(74KG15 : 110) 17.Bb型Ⅱ式(74KG15 : 44) 18.Bb型Ⅱ式(74KG15 : 54) 19.Bb型Ⅱ式(74KG15 : 7) 20.Bb型Ⅲ式(74KG15 : 108)(均为3/16)

Ⅱ式:敞口,束颈,小底微凹。74KG15:110,口沿部宽带纹,颈部、腹部各一道波折纹,口径10厘米、腹径14.8厘米、高17.2厘米(图6:16)。74KG15:44,口沿部宽带纹,颈部、肩部各一组小双勾纹,口径10厘米、腹径14.4厘米、高17.4厘米(图6:17)。74KG15:54,口沿部窄带纹,其下双半圆纹,肩部纹样同之,耳面上及其下为长舌状纹,口径8.8厘米、腹径13.6厘米、高16厘米(图6:18)。74KG15:7,口沿部宽带纹,颈部一道带纹,其下双带纹,口径9.6厘米、腹径13.2厘米、高15.6厘米(图6:19)。

Ⅲ式:喇叭口,束颈,凹底。74KG15:108,口沿下、颈部各一道窄带纹,肩、腹部为窄带曲折纹,口径11厘米、腹径14.6厘米、高16.4厘米(图6:20)。

C型:3件。大口,短颈。可分为三式。

Ⅰ式:侈口,微束颈,圆折腹,凹底。74KG15:23,口沿部宽带纹,颈、肩部对三角纹,腹部竖向窄带纹两条,口径9.6厘米、腹径10.8厘米、高9.6厘米(图6:11)。

Ⅱ式:侈口,束颈,折腹,凹底。74KG50:135,口沿部宽带纹,颈部两道带纹,耳面上为纹,肩、腹部对三角纹、带纹、竖线纹。口径10厘米、腹径12.8厘米、高10厘米(图6:12)。

Ⅲ式:口微敞,耳上部高于口沿,束颈,折腹,凹底。74KG15:172,口沿部宽带纹,颈部细线波折纹,肩部对三角纹,腹部两道横线,其下两竖线夹一波折纹,口径11.2厘米、腹径15.6厘米、高10.8厘米(图6:13)。

D型:12件。双大耳。可分为四式。

Ⅰ式:侈口,微束颈,圆折腹,凹底。74KG15:70,口沿部宽带纹,颈部两道窄带纹中间一波折纹,耳面上字纹,肩部双勾纹,其下为交叉纹,腹部一道窄带,其下两竖窄带夹一波折纹,口径11厘米、腹径15.6厘米、高16.8厘米(图7:1)。

Ⅱ式:敞口,束颈,折腹,凹底。74KG15:117,纹样基本同前,唯耳面上为倒山字纹,耳下S纹,双勾下为曲折纹,口径11.6厘米、腹径19.6厘米、高19.2厘米(图7:2)。

Ⅲ式:敞口,颈束甚,折腹,腹部略瘦长,凹底。74KG15:9,纹样基本同前,唯耳面上为带纹,耳下曲折纹,腹下部三条竖窄带,口径10.4厘米、腹径15厘米、高16.8厘米(图7:3)。74KG15:21纹样基本同74KG15:9。口径10厘米、腹径15.6厘米、高17.6厘米(图7:4)。74KG15:10纹样基本同74KG15:9,口径16厘米、腹径15.2厘米、高17.2厘米(图7:5)。

Ⅳ式:敞口,颈部弧度较大,双耳较大,折腹,凹底。74KG15:28,纹样基本同前,唯耳面上为四竖线夹一波折线,其下S纹,双勾下三条弧形窄带纹,口径9.6厘米、腹径14.4厘米、高17.2厘米(图7:6)。

腹耳壶:28件。依形态差异可分为三型。

图7 双耳彩罐、腹耳壶

1.D型Ⅰ式(74KG15 : 70) 2.D型Ⅱ式(74KG15 : 117) 3.D型Ⅲ式(74KG15 : 9)4.D型Ⅲ式(74KG15 : 21) 5.D型Ⅲ式(74KG15 : 10) 6.D型Ⅳ式(74KG15 : 28)7.C型Ⅳ式(74KG15 : 15) 8.Ab型(74KG15 : 22) 9.腹耳彩壶局部(74KG15 : 201) 10.腹耳壶(74KG15 : 201)(9.为3/4,10.为1/8,余均为3/16)

A型:8件。长颈,腹略长。可分为四式。

Ⅰ式:侈口,直颈,圆折腹,小底内凹。74KG15:226,施彩部涂红陶衣,口沿部编织纹,颈部复线S纹,肩、腹部为复线三角纹,口径10.4厘米、腹径20.8厘米、高32.4厘米(图8:1)。

Ⅱ式:侈口,微束颈,圆折腹,小底内凹。74KG15:214,口沿部编织纹,颈部三角纹和复线三角纹,肩、腹部为复线双勾纹,其下单勾纹,耳上复线山字纹,其下一小单勾纹,口径12.8厘米、腹径25.6厘米、高35.6厘米(图8:2)。74KG15:246,颈部倒三角纹和连续变形回纹,肩部双勾纹,勾内和双勾下为小单勾纹,口径12厘米、腹径23.2厘米、高32.8厘米(图8:3)。

图8 腹耳壶

1.A型Ⅰ式(74KG15 : 226) 2、3.A型Ⅱ式(74KG15 : 214、74KG15 : 246) 4.A型Ⅲ式(74KG15 : 225) 5、6.A型Ⅳ式(74KG15 : 206、74KG15 : 212) 7、8.B型Ⅰ式(74KG15 : 15、74KG15 : 202) 9.B型Ⅱ式(74KG15 : 157) 10、11、12.B型Ⅲ式(74KG15 : 237、74KG15 : 248、74KG15 : 178) 13.C型Ⅲ式(74KG15 : 227) 14.C型Ⅰ式(74KG15 : 239) 15.C型Ⅱ式(74KG15 : 213) 16.C型Ⅱ式(74KG15 : 232) 17.C型Ⅱ式(74KG15 : 252) 18.C型Ⅰ式(74KG15 : 245)(1~3、6、8、11、14、16.为3/40,余均为1/10)

Ⅲ式:微敞口,束颈,圆折腹,小底内凹。74KG15:225,口沿部宽带纹,颈部连续回纹和一道窄带纹,肩部双勾纹,勾内为太阳纹,其下曲折纹,耳上为山字纹和下字纹,耳面上带纹,口径12厘米、腹径20.7厘米、高30厘米(图8:4)。

Ⅳ式:敞口,束颈,折腹,小底内凹。74KG15:206,口沿部宽带纹,颈部连续回纹,波折线纹和细线纹,肩部双勾纹,其上为角状纹,其下曲折纹,腹部二道窄带,口径13.6厘米、腹径25.6厘米、高38厘米(图8:5)。74KG15:212,纹样基本同前,唯角状纹边有一S纹,腹部、耳面上为两竖线夹一波折纹,口径11.4厘米、腹径20.4厘米、高30.6厘米(图8:6)。

B型:12件。短颈,腹略短。可分为三式。

Ⅰ式:微敞口,束颈,圆折腹,小底内凹。74KG15:15,口沿部宽带纹,颈部连续回纹和窄带纹,肩部为双勾纹,其下十字斜交叉纹,耳上重曲折纹,耳面上带纹,腹部两横线,其下为竖带纹,口径10.6厘米、腹径20.1厘米、高25.5厘米(图8:7)。74KG15:202,口沿部宽带纹,颈部一道窄带纹,肩部双勾纹,其下短斜带,耳上曲折纹。口径11.4厘米、腹径24.8厘米、高34.4厘米(图8:8)。

Ⅱ式:敞口,束颈,折腹,小底内凹。74KG15:157,口部对三角纹,颈部连续回纹、波折线纹和横线纹,肩部双勾纹,其下为倒个字纹,耳上S纹,腹部一道窄带纹,其下为两竖波折纹夹一窄带纹,口径13.8厘米、腹径23.4厘米、高24.4厘米(图8:9)。

Ⅲ式:敞口,束颈,颈部弧度较大,折腹,小底微凹。74KG15:237,口沿部宽带纹,颈部连续回纹和窄带纹,肩部双勾纹,其下为小勾斜交纹,耳面上及其下为波折纹,腹部一道窄带纹,其下为竖宽带与斜窄带相交纹,口径12厘米、腹径21.6厘米、高28.5厘米(图8:10)。74KG15:248,口沿部宽带纹,颈部连续回纹、波折线纹和横线纹,肩部双勾纹,其下为曲折纹,耳面上三道窄带纹,其上为S纹,腹部两道窄带,其下竖向复窄带纹,口径12.8厘米、腹径29.2厘米、高34厘米(图8:11)。74KG15:178,纹样基本同74KG15:248,口径13.2厘米、腹径22.8厘米、高26.2厘米(图8:12)。

C型:8件。大口。可分为三式。

Ⅰ式:侈口,微束颈,圆折腹,小底微凹。74KG15:245,口沿部被磨掉,原形应为侈口,颈部连续回纹和窄带纹,肩部为双勾纹,其下十字交叉纹,耳上S纹,口径11.4厘米、腹径22.2厘米、高24.6厘米(图8:18)。74KG15:239,口沿部宽带纹,颈部连续回纹、波折纹和线纹,肩部双勾纹,其上双太阳纹、勾内小线勾,其下窄带单勾,耳上一条竖窄带和一竖波折纹,腹部一道窄带纹,口径14.4厘米、腹径30.4厘米、高38.4厘米(图8:14)。

Ⅱ式:敞口,束颈,圆折腹,小底微凹。74KG15:213,口沿部宽带纹,颈部连续回纹、波折纹和窄带纹,肩部双勾纹,其下为单勾纹,耳上一圆圈纹,耳面两条横带,腹部一道窄带,口径16.8厘米、腹径26.4厘米、高31.2厘米(图8:15)。74KG15:232,纹样基本相类,唯双勾纹下为重曲折纹,耳上及耳面上无彩,口径21.6厘米、腹径32.4厘米、高38厘米(图8:16)。74KG15:252,口沿部宽带纹,颈部变形回纹和窄带纹,肩部双勾纹,其下十字交叉纹,耳上圆圈纹,其内为十字交叉纹,耳面上为 纹,口径15.6厘米、腹径24厘米、高28.2厘米(图8:17)。

Ⅲ式:敞口,束颈,颈部弧度较大,圆折肩,小平底。74KG15:227,口沿部宽带纹,颈部连续回纹、波折纹和线纹,肩部双勾纹,其下小勾和两个小圆圈,耳上单勾,耳面上为“”纹,腹部一道窄带纹,其下两竖窄带夹一波折纹,口径15.6厘米、腹径24.3厘米、高30厘米(图8:13)。

三、张家嘴类型

共计17件。陶器均为夹砂红褐陶,掺和有碎陶末等。制法多为手制。全部陶器都是彩陶,一般为黑色线彩,个别带彩,通体绳纹抹光,饰以黄白色陶衣,且多涂红衣于施彩部位,花纹母题有双勾纹、对三角纹、编织纹、波折纹、字纹、S形纹、动物纹、字纹等。主要器类有双耳彩罐、腹耳壶等。器形以凹底为主,也见有部分平底。型式变化如下。

双耳彩罐:16件。依形态差异可分为三型。

A型:2件。大口。可分为两个亚型。

Aa型:1件:长颈。74KG15:11,侈口,束颈,圆腹,凹底。口沿部、颈部、肩部均为对三角纹,腹部垂帐纹和两道横线,其下为三条竖线,耳面上三条横线,其下三条竖线,口径9.6厘米、腹径12.4厘米、高12.2厘米(图9:10)。

Ab型:1件。短颈。74KG15:22,口沿部连续三角纹,颈部小菱格纹,肩部对三角纹,腹部一道窄带纹,其下为波折纹和两竖窄带夹一波折纹,口径10厘米、腹径14.8厘米、高8.8厘米(图7:8)。

B型:3件。折腹。74KG15:91,敞口,束颈,凹底。口沿部宽带纹,颈部小菱格纹和线纹,耳面上三条带纹,肩部复线双勾纹,其下为斜向复线纹,腹部一横线,其下为两竖波折纹夹一线纹和三竖线纹,口径10.8厘米、腹径14.8厘米、高17.8厘米(图9:1)。74KG15:258,口沿部编织纹,颈部复线纹和波折纹,肩部复线双勾纹,其下复线曲折纹,耳面上四条带纹,其下复线F纹,腹部一道带纹,其下二竖窄带,口径10.8厘米、腹径17.2厘米、高19.4厘米(图9:2)。74KG15:97,纹样基本同前,唯有耳面上为字纹,其下竖M纹,腹部两道窄带下有竖波折纹,口径11.2厘米、腹径18.4厘米、高19.4厘米(图9:3)。

C型:11件。双大耳。可分为四式。

Ⅰ式:敞口,束颈,折腹,小底内凹。74KG15:143,口沿部对三角纹,颈部对三角纹和波折纹,耳面上字纹,肩部复线双勾纹,其下为复线曲折纹,腹部一道横线,其下双竖线,口径9.6厘米、腹径12.4厘米、高14.8厘米(图9:11)。74KG15:20,纹样基本同前,唯耳下为复线曲折纹,腹部有一道窄带,其下有六条竖线,口径10.4厘米、腹径16厘米、高18.4厘米(图9:4)。74KG15:85,口沿部斜复线,颈部复线纹和波折纹,耳面上两条窄带,其下复线曲折纹,肩部复线双勾纹,其上角状纹,其下复线曲折纹,腹部一道横线,其下复竖线,口径9.6厘米、腹径15.8厘米、高16.4厘米(图9:5)。74KG15:12,口沿部对三角纹,颈部对三角纹和波折纹,耳面上 字纹,耳下复线曲折纹,肩部复线双勾纹,其下复线曲折纹,腹部一道带纹,其下三竖带,口径10厘米、腹径15.2厘米、高17.2厘米(图9:9)。

Ⅱ式:敞口,口沿呈马鞍形,颈部弧度较大,耳较大,折腹,小底内凹。74KG15:96,口沿部对三角纹,颈部菱格纹和对三角纹,耳面上字纹,其下复竖线,竖线两边有小星纹,肩部复线双勾纹,其下复线曲折纹,腹部波折纹,口径12.4厘米、腹径18.4厘米、高19.2厘米(图9:6)。74KG15:99,口沿部、颈部、肩部为对三角纹,中间夹以小S纹,腹部垂帐纹和波折纹,口径11.2厘米、腹径16厘米、高17.6厘米(图9:7)。

图9 双耳彩罐

1、2、3.B型(74KG15 : 91、74KG15 : 258、74KG15 : 97) 4、5.C型Ⅰ式(74KG15 : 20、74KG15 : 85) 6、7.C型Ⅱ式(74KG15 : 96、74KG15 : 99) 8.C型Ⅲ式(74KG16 : 38) 9.C型Ⅰ式(74KG15 : 12) 10.Aa型(74KG15 : 11) 11.C型Ⅰ式(74KG15 : 143)12.C型Ⅲ式(74KG15 : 149)(均为3/16)

Ⅲ式:敞口,口沿呈马鞍形,束颈,颈部略长,圆折腹,腹部略长,小平底。74KG15:149,口沿部、颈部、肩部为对三角纹,中间夹以S形纹,腹部垂帐纹和波折纹,口径12.2厘米、腹径19.2厘米、高21.6厘米(图9:12)。74KG16:38,口沿部编织纹,颈部复线纹,耳面上 字纹,其下三竖线,肩部复线双勾纹,勾内为 字纹,腹部复波折纹,口径10.8厘米、腹径17.2厘米、高20.4厘米(图9:8)。

Ⅳ式:敞口,束颈,颈部较长,腹瘦而长,小平底。74KG15:15,口沿部复斜线,颈部小菱格纹和复纹,耳面上字纹,耳下三条竖线,肩部、腹部为复线双勾纹,其上角状纹,双勾上 字纹,其下复线曲折纹,双勾纹下一道横线和三条竖线,口径8.8厘米、腹径12.8厘米、高21.2厘米(图7:7)。

腹耳壶:1件。敞口,束颈,圆腹,器身瘦高,小平底。74KG15:201,口沿部宽带纹,颈部变形菱格纹和数道带纹,腹上部为一蛇状纹,其上有太阳纹、勺形纹等,腹下部一道窄带,其下三条竖窄带和一动物纹,耳面上十字交叉纹,其下数条窄带纹,口径13.8厘米、腹径20.4厘米、高32.4厘米(图7:9、10)。

四、几点认识

盐场遗址发现的这批陶器,包括了已知辛店文化的山家头类型、姬家川类型、张家嘴类型三种遗存,为探讨这三类遗存间的文化联系提供了可能。由于这批陶器全系征集所获,共存关系不明确,墓葬的早晚打破关系也无从知晓,所以很难直接得出明确的结论,但我们仍然可以从类型比较中发现各类遗存间的发展关系。这批陶器中,山家头类型和姬家川类型遗存占了绝大多数,从对二者的型式分类描述中,可以看出,它们共有一些基本相同的器类,如双耳罐、腹耳壶、钵等,而且一些主要器型变化,具有明显的逻辑演变规律,由此可以认为,山家头类型和姬家川类型遗存之间,应该有比较直接的演变关系。

盐场遗址发现的张家嘴类型遗存数量不多,器类变化也较少,说明这类遗存在该遗址不占主导地位。从陶器的型式描述中,可以看出张家嘴类遗存与山家头类遗存之间缺乏直接的演变关系,而与姬家川类遗存部分陶器则比较接近。

目前甘青地区经正式发掘的辛店文化遗址已有多处。经过对已知辛店文化各类型遗存的全面比较研究[1],我们认为,辛店文化应顺序经历了山家头期、姬家川期、张家嘴期三个发展阶段,因此,盐场遗址的辛店文化内涵应属早期和中期阶段遗存,到张家嘴期时规模已趋于缩小。

盐场遗址中除辛店文化遗存外,还发现了马厂类型和齐家文化的陶器,由此可以肯定这两类遗存在该遗址中的存在,由于发现的这两类遗存太少,在此未作比较。从我们对辛店文化渊源探讨中得知[2],辛店文化的渊源应与齐家文化、马厂类型遗存有较密切的关系,因此,在盐场遗址中,辛店文化遗存和齐家文化、马厂类型遗存共见于一处,也是可以理解的。由此可进一步推知,盐场遗址的文化内涵连续了相当长的时期,大致先后经历了马厂—齐家文化时期和辛店文化的三个发展阶段。

绘图者:水涛 韩翀飞

执笔者:韩翀飞 水涛 王琦

1994年

Abstract

In 1974, Gansu Provincial Museum collected more than 200 pieces of pottery at Yanchang Site, among which most belong to Xindian Culture remains, only a few belong to Qijia Culture and Machang Type. This batch of pottery of Xindian Culture are all intact, most of them collected from the same caved-in accumulation of one place, and obviously the highlight of Yanchang Site is the cemetery of Xindian Culture. Most pottery of Xindian Culture are either of Shanjiatou Type or of Jijiachuan Type, only individual ones of Zhangjiazui Type. Rich in connotation and with intact pottery of the largest number so far discovered in Gansu, these artifacts are of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for further study on Xindian Culture.

注释

[1]张学正、水清、韩翀飞:《辛店文化研究》,苏秉琦主编:《考古学文化论集》(3),文物出版社,1993年。

[2]张学正、水清、韩翀飞:《辛店文化研究》,苏秉琦主编:《考古学文化论集》(3),文物出版社,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