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大力糾正某氏重借巨款致久原函
2025年10月20日
請大力糾正某氏重借巨款致久原函
民國六年十二月(1917年12月)
久未箋候,縈臆爲勞。前聞餐衞少愆,偶抱清恙,當托《中華新報》記者張群趨候起居,并述敝國近狀。聞病後珍攝,未便見客,承派代表接見,想已轉述清聽。閲報載某某等有向貴國重借巨款之説,未知有無其事。竊以敝國頻年政争,皆由當軸者蹂躪法律,排斥異己,以致兵戈相見,煮豆燃萁,冥行不顧。西南諸省志在護法,不得不訴諸武力。今則某某既倒,長江各督力主調和,弟亦苦口危言,冀挽當局之聽,和平之機已有希望。貴國素持親善主義,諒必采取多數國民心理,與以奬助。報紙所載,專爲一派推波助瀾者,恐必不確也。先生望隆朝野,對於敝國一視同仁,久所欽仰。倘不幸而有上述情事,務懇大力有以糾正之,是所盼禱。
《致日本久原先生某氏重借巨款務懇大力糾正函》,何平、李露點注,何平修訂:《岑春煊文集》,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60頁
[1]電中段有“主張恢復舊國會,爲遵守約法之前提”、“理直勢順,諒高明必表贊同”等。
[2]談話前有“日本謡傳紛如,時局極爲混沌。北方有天津會議某某督軍竭力主戰之説,南方亦有梧州會議提出重要條件之説(此説不確,本報昨日社論已辨明)。記者因岑西林先生於南北争持之際,持極公平、極穩健之態度,南北兩方均極倚重,諄托調停函電頻繁,當有確實消息。因于昨午特往訪問。先生態度藹然,記其談話如下”。
[3]談話後有“語至此,岑君又有他客請見,記者遂與辭而出”。
[4]“痛國步之艱難,作再三之凟請,不盡縷晰”,《岑春煊文集》作“因感鈞座眷念之厚、顧惜之殷,願抒向日之忱,敢作回天之請。不盡覼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