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望共策良圖黎元洪來電
民國十一年六月十四日(1922年6月14日)
岑雲階先生鑒:
改革以來,浩劫相尋,有加無已,生靈塗炭,可爲寒心,誠不料先哲締造之共和,一旦蕩析至此也。比年元洪伏處於海濱,執事支持於南粤,海天相望,同此志期,而任重道艱,才長力阻,風雪鬱鬱,悵結如何。固知我公抱膝蓬廬,蒿目時艱,未能一息恝然,置此生民於度外也。
元洪退職以後,久無意再聞國事,頃遭政變,中樞乏主,國會諸公,各地方團體及各省疆吏,環請呼籲,迫以再出。元洪深知綿力薄才,未堪多難,顧拯溺救焚,情不得已。然所以敢於挺身膺難者,亦恃三數知交,相孚有素,必能睠懷大局,有以扶持而匡維之也。是故就任之先,即與各當事齗齗要約,期以廢督除兵,而後敢於一試。區區自誓,苟於國事有萬一之補救,則犧牲一身,亦所弗恤。皇天后土,實鑒此衷。
現南北諸帥,多以畫諾贊同,雖實行尚待籌維,而大信要無反汗。惟撥亂反正,經緯萬端,非一手足之烈所能盡。執事宏材偉略,望重當時,耿耿此心,想邀洞鑒,尚望時發偉抱,共策良圖,海宇蒼生,實深利賴,非獨一人之所馨香禱祈者也。延佇嘉音,無任翹企。
元洪。寒。印。
《黎黄陂與岑春煊往來電·黎黄陂來電》,天津《大公報》1922年6月26日,第2張,第2頁,第4—5欄,《大公報(天津版)》(61),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影印,第666頁
[1]此電天津《大公報》有録,題作《岑春煊對於時局意見之陽電·駁盧何之主張》。見天津《大公報》1922年6月10日,第2張,第2頁,第1—3欄,《大公報(天津版)》(61),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影印,第474頁。
[2]此電天津《大公報》有録,題作《岑春煊贊成廢督之蒸電·以法律爲依歸以正義爲號召》。見天津《大公報》1922年6月16日,第2張,第2頁,第6欄;第3頁,第1欄,《大公報(天津版)》(61),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影印,第546—547頁。
[3]此電長沙《大公報》有録,題作《岑雲階與桂議會電·辭謝臨時桂省長》。見長沙《大公報》1922年6月23日,第3版,第4—5欄,《大公報》(30),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影印,第515頁。字迹不清者,據此校訂。
[4]此電長沙《大公報》有録,題作《岑雲階與桂議會電·辭謝臨時桂省長》。見長沙《大公報》1922年6月23日,第3版,第4欄,《大公報》(30),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影印,第515頁。字迹不清者,據此校訂。
[5]此電長沙《大公報》有録,題作《黎岑往來之要電》。見長沙《大公報》1922年6月29日,第3版,第2欄,《大公報》(30),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影印,第575頁。字迹不清者,據此校訂。
[6]此電長沙《大公報》有録,題作《黎岑往來之要電》。見長沙《大公報》1922年6月29日,第3版,第1—2欄,《大公報》(30),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影印,第575頁。字迹不清者,據此校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