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以誠相待共謀國家統一通電
民國七年□月九日(1918年□月9日)
大總統、國務總理、李步軍統領、熊秉三先生、ALLPROVS督軍、省長KHTKLGCTF各都統、各護軍使、各鎮守使、各省議會并轉各報館、TSIN張敬輿先生、NK陸朗齋先生均鑒:
自停戰令發,海内願安,而事與願違,迄無頭緒。政府焦勞於内,群帥徬徨於外,日日言和,而去和日遠,此其故何也。竊思領絜則裘振,綱舉則目張。今覺言和之難,毋乃綱領未得。以煊之愚,頗聞近世立國之道,在使國内各種利害、情感、希望、意見,得在相當範圍之内從容發展,以求政治調劑之平。故所謂政治道德,無非尊重他方之利害、情感、希望、意見而已。實則此種道德,并非先天得來,乃政家學者經無窮之歷練考求,始定此的。國家得此則安,失此則亂,古今中外,其揆一也。
民國創立於今六年中間,變亂頻仍,無非項城堅欲剷除民黨勢力所致。此其利害得失,人人知之。不幸合肥當國,仍踵前智,中央舉措走於極端,識者即隱憂其有亂,今果及此,夫復何言。爲今之計,南北當局及全國憂時之士,允宜大徹大悟,痛革前非,以真調和爲基礎,將國家重新建築。
國人結習,喜爲架空不切事實之談,以爲南北不當分,權利不當論,不知政治云者,舍利害、情感、希望、意見種種,實無可言。并□立憲國之政治,在公私并重,化私爲公。吾國之政治,則行私而禁其言,言公而不必行,言行表裏,打成兩橛。蓋他國之政治尚質,吾國尚文。尚文之弊,必且至此,相沿不改,國奚以存。
夫此次之争,大端可見。煊意以爲,兩方利害、情感、希望、意見,根本上殊少絶對難容之點。如龍濟光之在粤,粤以不寧;劉存厚之在川,川亂未已;岳防不撤,湘人不安。此諸粤、川、湘本身問題,於北方之利害、情感、希望、意見無甚關係。蓋爲南所必争,而爲北所不必争。如政府繼續前閣政策,必使西南無以自存,則利龍以擾粤,利劉以擾川,屯岳以窺湘,猶有可説。不然則無心而存其迹,以致有梗和局大勢,垂安復危,輿論疑怪,亦固其所。
合肥督辦參戰,西南亦有違言。實則合肥討伐政策剛歸失敗,律以大政治家自處之態度,則暫時蟄伏,不以一身增大局之紛擾,亦愛國君子之所爲。事關個人出處,尤易解决。總之西南之師,護法自衛,并無侵入北方勢力之野心。果其有之,天下自有公論。只須北方如能不襲合肥以北洋派統治中國之策,因南方之新趨勢而利導之,則危機立解,和議可成。區區之愚誠,不料政治軌叴之不易遵,乃至於此。
澄心思之,此乃立國之本。未明調和之義,不講劫於中央威信之談,未察政力抵衡之道,而國家之運吾命,必且斷送於此暗昧軋轢之中。
煊素性愚戆,不善曲言,故即表而出之,以求真實輿論之所在,是非知罪所不計焉。
岑春煊。佳。
《岑春煊陳述南北以誠相待共謀國家統一電》,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3輯,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1345—134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