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永遠和平與立國根本之計畫致張紹曾函
2025年10月20日
論永遠和平與立國根本之計畫致張紹曾函[6]
民國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1918年11月23日)報載
敬輿先生偉鑒:
比來想興居休暢。黄陂、河間聞將有和平會議之組織,集當代名流以解决大局,從者必與聞其事,不知卓見對之以爲何如,伏乞以詳情見示,俾作南針。
天下洶洶,生民苦兵。西南群帥之意,苟有善爲解决之道,未嘗不願罷兵息民。惟必須求永遠之和平與立國之根本計畫,庶此番相持年餘之血戰犧牲,不爲虚負。鄙見謂宜及時規定者,有兩大端。年來政局之紛紜,多由於中央、地方之軋轢,而軋轢之原因,又多由於制度之不確定,權限之不分清,名言統一,實則背馳。此後欲杜紛擾之原,必當確定分權之制,使中央、地方各有一定之職權,不相侵越,能分而復能合。此爲久遠和平所宜計及者一也。
草昧經營,法治之先,不能不言及於人治。吾國政治無結合之中心,凡使有一部分勢力之人,各挾其勢力,雄長於一方,積久而種突生焉,嫌怨積焉,遂至鼎沸魚爛不可復救。欲以一種特殊勢力剷除各種而統一之,此爲歷史帝王之陳迹,而必非共和國之所能。就即能之,而此種特殊勢力,亦必漸次分裂衝突,馴至終古擾擾無已也。今宜集各種有勢力人物結合中心,使利害情感逐漸調融,以國家爲範圍,以法律爲監史,則紛争自息,寧一可期。此爲永遠和平計及之者又一也。
目前法律問題,尤當求一歸宿,使西南不負護法之宣言,北方不與違法相終始,苦心斡旋,尤賴群公之調劑。煊無時不以和平爲志,區區之私,惟望乘此創巨痛深之餘,爲一勞永逸之計。
敢布腹心,諸希亮察。敬頌勛安。
弟岑春煊敬啓。
《停戰與和議之京訊·岑西林致張紹曾函》,上海《民國日報》,1918年11月23日,第6版,第2—3欄,《民國日報》(18),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影印,第27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