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母闕太夫人七秩晋四壽序

李母闕太夫人七秩晋四壽序

民國八年十二月一日(1919年12月1日)前[1]

癸卯[2]夏,余始識李君印泉於海上,立談投契,同赴國難,事雖不成,而其英爽卓絶之概,可以施諸無窮。知其秉之山川奇秀之氣,乃胚胎於庭幃義方之訓者深也,顧無暇談及日常往事。洪憲帝政之變,義師并起,於廣東設軍務院。余廁身院職,印泉則爲都參謀,兩人相依爲性命。治軍之暇,稍稍述及家世,乃知印泉有母闕太夫人賢甚。印泉且爲余言,吾母行年逾七十,徒以奔走國事,弗克歸省又弗克迎養,報國何若尚不敢知,而所以報吾母者尤不知何若。余聞之,心敬印泉之能孝其親,而益嘆太夫人之有子也。

未幾,印泉調任陝西省長,余亦以事蕆自請解職去。又明年,復相見於粤垣,余濫竽軍府,印泉則先期提挈壯士,逐北於南韶,屠龍於高雷。粤境既安,已方督辦粤贛湘邊防軍務,余以向者印泉告余之言,從而問太夫人起居,印泉昪然喜曰,吾今已迎吾母自騰衝來矣。先是印泉之弟武誠,英年有大志,信乎兩難,宜可與印泉同立功於國,顧以太夫人春秋高,邊地遠,不能不以武誠隨侍。家國一源,居行兩備,洵美行也。

至是武誠奉之來粤,板輿萬里,領海一家,凱歌之聲與家庭之樂雜然并奏。印泉之以母來相告,純然孺子之懷,可知其有喜不自禁者矣。今歲己未十月初十日,爲大夫人七秩晋四壽辰。印泉家慶之餘,春煊等謹執爵拜賀而言曰:印泉之賢,太夫人之教之也;印泉之名,太夫人之成之也。徵諸往古,婦人之見重於世,以順爲正,孝於舅姑,睦於家人,而愛敬於夫子,斯爲善已。否則有貞静專一之德,節烈可傳之事,與夫昌明女教,默持風雅之學,亦足以勵世而矯俗。而其道至庸,其義易盡,其事又或近於好名而鶩。外欲求深嫻,内則洞明大勢,教其子爲乘時之志士,效忠於國家,爲滂傳之所紀焉,世不恒見。

若余於太夫人之平生,所聞所知者,則不徒女教明婦職修而已。蓋爲今世之嬰母陵母,能知國家之廢興,而出大義勖其子,助成令名者也。印泉舉兵滇池,間關千里,誓靖國難,於記所謂戰陣無勇非孝之義,聞之綦詳,太夫人亦能灼見乎時會之變遷,不斤斤以家庭聚處親承色笑責其子,俾得盡力於國事,以行其志,以展其才。此則太夫人之賢,所以超越尋常萬萬。而印泉之能敬愛其母,終且達其迎養之誠,天下事之美滿,有莫之爲而爲、莫之致而致者,此類是也。昔唐曹成王李皋轉戰千里,全活數十萬人,而奉母太妃同居兵間。昌黎稱其既孝且忠,持官持身,内外斬斬。印泉當此,宜無愧色。

方今浮競成風,忘本逐末,余爲太夫人壽,原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之意,安禁標舉印泉,爲未俗勵也哉。

《李母闕太夫人七秩晋四壽序》,何平、李露點注,何平修訂:《岑春煊文集》,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411—41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