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二:希國内和平徐世昌來電

附二:希國内和平徐世昌來電

民國七年十二月五日(1918年12月5日)

急。廣州岑雲階先生、伍秩庸先生、林悦卿先生、武鳴陸幹卿先生、畢節唐蓂賡先生、上海唐少川先生、孫中山先生鑒:

卅電敬悉。生民不幸遭此擾攘,兵革所經之地,膏血盈野,井里爲墟。溯其由來,可深憫惻。

歐戰告終,此國彼國,均將偃戈以造和平,我以一國之人,猶復紛争不已,勢必不能與世界各國處於同等之地位,淪墮之苦,萬劫不復。世昌同是國民,顛覆是懼,况南與北一家人也,本無畛域可分,故迭次宣言,期以苦心謀和平,以毅力致統一。

近讀美總統威爾遜今年九月間之演説,所主張國際同盟,用知世界欲躋平和,必先求國内息争,然後國際和平乃有堅確之保證。爰即明令停戰退兵,表其至誠,冀垂公聽。固知諸君亦是國民之一分子,困心横慮,冐百艱以求一,當决無不可解釋之端。今果同聲相應,是我全國垂盡生機,得有挽救之一日也。

世昌憂患餘生,專以救世而出,但求我國依然比數於人,芸芸衆生,得以安其食息,營其生業,此外一無成見,所有派員會議諸辦法,已由國務院另電奉答。敢竭此衷,惟希明察。

世昌。微。印。

《徐總統與軍政府往來電文·徐總統復電》,天津《大公報》1918年12月8日,第2張,第2版,第1欄,《大公報(天津版)》(42),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影印,第358頁


[1]此電天津《大公報》有録,題作《和平聲中之岑陸·岑西林復張季直電》。見天津《大公報》1918年11月26日,第2張,第6版,第1欄,《大公報(天津版)》(42),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影印,第248頁。

[2]以上唐繼堯所擬提交和平會議條件内容,見於《南北議和文獻》第91號,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資料編輯組編輯:《1919年南北議和資料》,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第130—131頁。

[3]日期未詳,據文中十八日參議院咨文,要求三日内答復推斷,復文當在18—21日間。

[4]此談話《中華新報》有録,題作《岑西林對時局之主張》。見《中華新報》1918年11月24日,第1張,第3版,第1—2欄。

[5]此通告上海《民國日報》有録,題作《岑西林之和平與預防武力法》。見上海《民國日報》1918年11月24日,第3版,《民國日報》(18),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影印,第279頁。

[6]此函天津《大公報》有録,題作《岑西林致張紹曾函》。見天津《大公報》1918年11月26日,第2張,《大公報(天津版)》(42),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影印,第248頁。

[7]此電天津《大公報》有録,題作《岑西林復錢代總理電》。見天津《大公報》1918年12日4日,第1張,《大公報(天津版)》(42),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影印,第318頁。

[8]此電上海《民國日報》、天津《大公報》有録,分别題作《軍政府與徐世昌往返電·七總裁致徐世昌電》、《徐總統與軍政府往來電文》。見上海《民國日報》1918年12月7日,第3版,《民國日報》(18),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影印,第435頁;天津《大公報》1918年12月8日,第2張,《大公報(天津版)》(42),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影印,第358頁。二者内容略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