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辦和議波折緣由致張伯英函
民國八年九月二十二日(1919年9月22日)
公君言來粤,獲展台函,并荷惠賜玉照。昂藏之概,英爽之姿,想見兩年來誓師殺賊,爲國勤勞,置諸麟閣雲臺.當無愧色。敬懸座右,用慰渴思。和議中停,倏焉三月。非速行解决,無以挽救危亡。乃北方始則故事遷延,繼則委任王揖唐爲總代表。王氏之歷史及地位人所盡知,故反對之聲全國一致。軍府以護法爲職志,自當以民意爲從違。當即致電北方,請其改派。若固執成見,則和議前途愈增黑暗。執事智周識遠,藎籌所及,尚祈遥賜宏謨。貴軍餉項空虚,時時在念。前次匯陝之關餘銀五萬元,不過聊濟眉急。嗣後若能籌得的款,自當商□□人,即行接濟。
《復張伯英會辦和議波折函》,何平、李露點注,何平修訂:《岑春煊文集》,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34—23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