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柳柳州食虾蟆
2025年08月10日
答柳柳州食虾蟆
虾蟆虽水居,水特变形貌。强号为蛙蛤,于实无所校。虽然两股长,其奈脊皴皰。跳踯虽云高,意不离泞淖。鸣声相呼和,无哩只取闹。周公所不堪,洒灰垂典教。我弃愁海滨,恒愿眠不觉。叵堪明类多,沸耳作惊爆。端能败笙磬,仍工乱学校。虽蒙勾践礼,竟不闻报效。大战元鼎年,孰强孰败桡?居然当鼎味,岂不辱钓罩?余初不下喉,近亦能稍稍,常惧染蛮夷,失平生好乐。而君复何为,甘食比豢豹?猎较务同俗,全身斯为孝。哀哉思虑深,未见许回櫂。
【译文】
虾蟆虽然是水族,但与水族中的各种都不是同样的形貌。大多都叫作蛙、蛤,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虽然它的两条螁很长,但背脊上全是皴颇。它跳掷得非常高,却总是离不开泥泞的水淖。它们经常互相鸣唱,而无理取闹。因此连周公也不堪忍受而教会人们洒灰杀它的办法。我被放逐到令人忧愁的海滨后,只想着能够睡去而不醒来。但实在难以忍受那虾蟆的繁多,在我耳边叫嚣沸腾象惊雷爆炸一样。这种声音搅乱了音乐的和谐,也影响了琅琅的书声。虽然这虾蟆接受了勾践给予的厚重礼遇,但也没听说它给予一点点的报答。汉武帝元鼎五年,听说蛙与虾蟆曾经发生群斗,也不知谁强谁败?现在竟然将虾蟆当成美味来烹饪,这岂不有辱捕鱼的钓钩和竹笼。我开始的时候吃这东西感觉到难以下咽,最近也渐渐地能够适应了。我常常害怕染上了蛮夷的习俗,失去了平生坚持的好乐习惯。不知道您是什么道理,竟当作美味来对待就象吃豹胎一样。孔子也曾随俗而打猎,因此只要能保全身体就是尽了孝道。真令人悲哀啊,思乡的情绪是那样深重,却至今还没有得到返回的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