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十一
2025年08月10日
其十一
问:夫子言“尧舜垂衣裳而天下理”,又曰“无为而理者,其舜也欤”。书之说尧曰“亲九族”,又曰“平章百姓”,又曰“协和万邦”,又曰“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又曰洪水“怀山襄陵,下人其咨”。夫亲九族、平百姓、和万邦,则天道;授人时、愁水祸,非无事也;而其言曰“垂衣裳而天下理”者何也?于舜则曰“慎五典”,又曰“叙百揆”,又曰“宾四门”,又曰“齐七政”,又曰“类上帝,禋六宗,望山川,遍群神”,又曰“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五载一巡狩”,又曰“分十二州,封山川。恤五刑,典三礼,彰施五色,出纳五言”;呜呼,其何勤且烦如是!而其言曰“无为而理”者何也?将亦有深辞隐义不可晓邪?抑其年代已远失其传邪?二三子其辨焉!
【译文】
问:孔子说“唐尧和虞舜垂下衣裳而天下达到治境”,又说“什么也不做而能治好天下,说的是虞舜吧”。
《尚书》中说唐尧“亲近九族”,又说他“辨明百官”,又说他“调和万邦”,又说他“推历观象,测算日月星辰的运作,敬授人时”,又说洪水“挟山裹石,卷走百姓”。
亲近九族,辨明百官,调和万邦,都是天道;授百姓以时令节气,为洪水祸患忧愁,不是没有事情,却说他“垂下衣裳而天下达到治境”,为什么呢?对虞舜则说他“慎用五典”,又说他“叙次百官”,又说他“在四门广迎宾客”,又说他“排列七政顺序”,又说他“祭祀上天祭祀六宗,祭望山川,遍及群神”,又说他“协调时月正日,统一律度量衡,五年一次巡狩”,又说他“分十二州,封濬山川,恤用五刑,以三礼为典制,彰旋施青黄赤白黑五色,上传下达仁义礼智信五德之言”;唉,虞舜是多么地勤勉而且像这样事情烦多!却说他“什么都不做而达到治境”,为什么呢?也是有什么隐藏的深刻含义不能知晓吗?还是因为年代久远而失去流传?你们加以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