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十九日复上书

后十九日复上书

二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

向上书及所著文后,待命凡十有九日,不得命,恐惧不敢逃遁,不知所为;乃复敢自纳于不测之诛,以求毕其说而请命于左右。

愈闻之:陷水火者之求免于人也,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爱然后呼而望之也;将有介于其侧者,虽其所憎怨、苟不至乎欲其死者,则将大其声疾呼而望其仁之也。彼介于其侧者,闻其声而见其事,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爱然后往而全之也;虽有所憎怨,苟不至乎欲其死者,则将狂奔尽气、濡手足、焦毛发救之而不辞也。若是者何哉?其势诚急,而其情诚可悲也。愈之强学力行有年矣,愚不惟道之险夷,行且不息,以蹈于穷饿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大其声而疾呼矣,阁下其亦闻而见之矣,其将往而全之欤?抑将安而不救欤?有来言于阁下者曰:有观溺于水而热于火者,有可救之道而终莫之救也,阁下且以为仁人乎哉?不然,若愈者,亦君子之所宜动心者也。

或谓愈:子言则然矣,宰相则知子矣,如时不可何?愈窃谓之不知言者。诚其材能不足当吾贤相之举耳;若所谓时者,固在上位者之为耳,非天之所为也。前五六年时,宰相荐闻尚有自布衣蒙抽擢者,与今岂异时哉?且今节度观察使及防御营田诸小使等,尚得自举判官,无间于已仕未仕者,况在宰相,吾君所尊敬者,而曰不可乎?

古之进人者,或取于盗,或举于管库;今布衣虽贱,犹足以方于此。情隘辞感,不知所裁,亦惟少垂怜焉。愈再拜。

【译文】

二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于相公阁下:

前次上书及进所著文章之后,等候您的回信共十九天了,得不到回信,心中恐惧不安又不敢逃遁,不知道做了些什么;于是又斗胆自纳于不测之诛,以便我把话说完然后向您请命。

我听说:为掉落水中、置身火中的人向别人求救的,不只是他的父兄子弟出于慈爱之心然后大声呼救、希望有人去救他;将要路过的人,即使对落难者有所憎恨但还不至于希望他死的人,也会大声疾呼救命而希望有人去救他。

路过落难者身边的人,听见他的声音、看见危急的情形,不仅仪是他的父兄子弟出于慈爱之心前去救他,保全他的性命;即使对他有所憎恨,但还不至于希望他死的人也会全力狂奔过去,不顾打湿手脚、毛发被烧焦而去救他,毫不推辞。

像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形势确实很危急,而其情形确实可悲。

我致力学问,身体力行,已有多年,愚顽不管路途的艰难险阻,直行不止,而置身于穷顿饥饿的水火之中,情形危险而且紧急,加夫声音高声呼救,阁下您也一定听见、看见了吧,您会前来救我吗?

或者是安然自处不救我呢?

有人前来对阁下您说,有人看见有人落水、有人陷身火海,有可以救人的方法却最终没有去救,您会认为他是仁人吗?

不然,像我这样的人,也是君子所应该动心的了。

有人对我:

“你说的对,宰相也了解你,如果时势不许可,怎么办?”我窃以为这人不会说话。

确实是才能不值得我们的贤相推荐罢了。

所说的时势,本来就是居上位的人掌握的,不是上天命中注定。

此前五六年的时候,曾听说宰相推荐布衣之士而承蒙擢拔的事,与现在相比难道时势不同了吗?

况且现在节度使、观察使以及防御使、营田使等官员,尚且能够自己荐用判官,不管是已做官的还是没做官的,何况是宰相,我们的皇上所敬重的人,却说不可以呢?

古代进用人才,有的取用于盗贼,有的举用管库之士;现在布衣之士虽然地位卑贱,还足以与此相比拟。

情绪偏激,言辞忧伤,不知所裁,还希望您稍加垂怜。

韩愈再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