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渝州李使君书
乖隔年多,不获数附书,慕仰风味,未尝敢忘。使至,连辱两书,告以恩情迫切,不自聊赖。
重序河南事迹本末,文字绸密,典实可寻,而推究之明,万万无一可疑者。钦想所为,益深勤企,岂以愈为粗有知识,可语以心而告之急哉?是比数愈于人而收之,何幸之大也!
愈虽无节概,知感激。若使在形势,亲狎于要路,有言可信之望,虽百悔吝,不敢默默。
今既无由缘进言,言之恐益累高明,是以负所期待,窃窃转语于人,不见成效,此愈之罪也。然不敢去心。
期之无已,以报见待;惟且迟之,勿遽捐罢,幸甚!庄子云:“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者,圣也。”
传曰:“君子俟命。”然无所补益,进其厌饫者,只增愧耳。良务宽大。愈再拜。
【译文】
时运乖舛,与您分隔多年,很久收不到您的来信,但仰慕您的风范神韵,丝毫不敢忘怀于您。
近来信使连至,承蒙您写给我两封信,告诉我您心中急切的涂挚感情和百无聊赖的心境。
信中再次叙说在河南时种种事情的始末,文字密切,事情确实可寻,推理、探究非常清楚,绝对没有一处值得怀疑的地方。
钦想您的所为,更加加深了对我的企盼,难道因为我稍微有点知识学问,就可以把心思告诉给我而且说得这么急切吗?这是把我与那些人同列而以我为知己,我是何等地荣幸啊!
我虽然缺少高节、气概,但还知道感激。假如我处在权力地位,与主管官员亲近要好,有说话可以被信任的声望,哪怕后悔一百次,我也不敢默默无言。
现在既没有缘由可以进言,说了恐怕更加牵累高明之士,因此将所期待的事情偷偷转告给他人,不见有成功之效果,这是我的罪过。
但是我不敢心有懈怠,仍不停地期待,来报答对我的厚望;宁可迟一些,也不要马上就放弃,非常荣幸!
《庄子》:“知道了事情已毫不办法可施而能安然地对待它,像看待命运一样,这是圣人。”
《左传》:“君子等待时机。”如果进献厌饫已久的日常饮食,对于事情无所补益,只会增加心中的愧意罢。
确实、务必要宽心等待。
韩愈再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