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政

本政

周之政文,既其弊也,后世不知其承,大敷古先,遂一时之术以明示民;民始惑教,百氏之说以兴。其言曰:天下可为也。彼之政仁矣,反于谊;此之政敬矣,戾于忠。何居?我其周从乎!曰:周不及殷,其殷从乎?曰夏,曰虞,曰陶唐,曰三皇氏,曰遂古之初;暴孽情,饰淫志,枝辞琢正,纷紊纠射,以僻民和,以导民乱。呜呼,道之去世,其终不复矣乎!

长民者发一号、施一令,民莫不悱然非矣。谓不可守,遽变而从之。譬将适千里,及门而复,后虽矻矻,决不可暨。原其始,固有启之者也。闻于师曰:古之君天下者,化之不示其所以化之之道;及其弊也,易之不示其所以易之之道:政以是得,民以是淳。其有作者,知教化之所繇废,抑诡怪而畅皇极,伏文貌而尚忠质,茫乎天运,img尔神化,道之行也,其庶已乎!

【译文】

周代的政令很有文采,等到它显示出弊端之后,后代的人还不知道它所继承的本自于商代,仍然大布四代之善,用一时之术来明示天下百姓;这样,老百姓开始迷惑,百家杂说开始兴起。他们:

“天下大可有所作为。”他们的政令是讲仁道的,却与仁义相反;他们的政令是讲敬天的,却与忠道相悖。

怎么办呢?我还是效法周代吧!又说:周代比不上段商,那效法殷商吧?

往前又要效法夏代、虞舜、陶唐、三皇氏、遂古之初。这样暴孽情,饰淫志,枝辞琢正,纷紊纠射,来使百姓不和谐,诱导百姓发生混乱。

唉,道统远离现世,始终没有恢复啊!

管理百姓的人发布、施行政令,百姓没有不愤然非议反对的。管理者便说地位要守不住了,马上改变政令来顺合百姓的意思。

这样做就好象要行走千里的人已经到了门口而又返回出发地一样,其后再怎样昼夜不舍地赶路,也不可能象原先那样快到达。

探究这样做的原始,一定有始作俑者。

我从老师那儿听说过,古代统治天下的君王,能教化百姓却又不让百姓弄清使他们受到教化的道统;等到政令有了弊端,改变它却不告诉他们改变的原因:政令因此得以施行,民风因此而淳厚。

有要制订政令的人,若了解教化动摇、废置的原因,抑制鬼怪之论而倡导皇极之教,压制文采华丽而推崇忠正朴实,这佯,天运茫茫,神化深远,道化的实行,差不多可以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