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2025年08月10日
其一
问:书称“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以至于庶人龟筮,考其从违,以审吉凶”,则是圣人之举事兴为,无不与人共之者也。于易则又曰: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而春秋亦有讥“漏言”之词。如是,则又似不与人共之而独运者:书与易春秋,经也。圣人于是乎尽其心焉耳矣。今其文相戾悖如此,欲人之无疑,不可得已。是二说者,其信有是非乎?抑所指各殊,而学者不之能察也?谅非深考古训,读圣人之书者,其何能辨之?此固吾子之所宜无让者,愿承教焉!
【译文】
问:《尚书》说“你如果有很大的疑问,要在内心好好谋划,同你的卿士细商,以至于征求百姓、卜者、巫师的意见,考察顺从与违背两方面情况,来审定凶吉”,那这是说圣人行动做事,没有不同他人共同商量的。《易经》却又:“国君不守密就会丧失大臣,大臣不守秘密就会丧失自身,几件事情不守秘密,危害就会形成。”《春秋》中也有讥讽“漏言”的语句。
象这样,那么又似乎是不与他人商量而自行决断:《尚书》、《易经》、《春秋》,都是经书。圣人在这些上面竭心尽力了。
可现在书中的话如此相违,想要让人没有疑惑,是不可能办到的。
这两种说法,确实有对错之分吗?抑或所说的各不相同,而学习的人不能够明察呢?
想必不深究考查古训,不熟读圣贤之书,有谁能弄清楚它呢?这本来是诸生所不该推让的责任,希望能承蒙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