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5 同余式求解

10.2.5 同余式求解

文中提到“式子1/BCD等(mod A)的一个值”,即1/(19×28)(mod 15)或1/532(mod 15),相当于现今熟悉的同余式(19×28)x≡1(mod 15)或532x≡1(mod 15)。

它的求解,应用《算术研究》第30节介绍过的同余性质解法。

(ⅰ)整除性质 拆分系数成带余除法:(35×15+7)x≡1(mod 15)。根据第29节整除性质,删除35×15x≡0(mod 15),留下7x≡1(mod 15)。

(ⅱ)寻找系数的倍数 在相对于模15,而与1同余的诸多数…,1,16,31,46,61,76,91,…中,找到系数7的13倍数91,7x≡91(mod 15)。

(ⅲ)系数与常数的约简 根据第31节同余性质3,因7与15互素,同余号两边7和91可同时除以7,得x≡13(mod 15)。

所以有“式子1/(19×28)(mod 15)或1/532(mod 15)的值是13”。

最后交代一句,“α是由式子1/BCD等(mod A)的一个值(最好是最小值),用BCD等所乘(参见第32节)”中,所谓“参见第32节”的含义。我们观察第32节结尾的英译文:

我们观察到AB/δ,ABC/δ分别是数A,B和A,B,C的最小公倍数,容易确立,不管多少模,如A,B,C等,如果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M,全部解就具有形式z≡r(mod M)。但当辅助同余式中没有一个可解时,我们的结论是这个问题含有不可能性。但显然当数A,B,C等两两互素时,这不可能发生。

此外,第32节中还暴露出,相对于不同原模的不同余数是很难处理的。

因此,这一条注仅仅意味着,为了使“用BCD等所乘”有意义,必须要求模BCD两两互素,以便用最小公倍数就求出总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