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1 秦九韶著作的流传
本书13.1.3“《数书九章》的命运”中,我们曾简略提到,秦九韶于1247年写成其数学杰作,当时流传不广。
明《永乐大典》(1403—1408)收录此书,名《数学九章》。万历年间,王应遴自文渊阁中抄出,赵琦美(1563—1624)再抄录,书名为《数书九章》。
清《四库全书》的编纂,起于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第二年正式开始编修。到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完成第一部,其中收《永乐大典》本中的《数学九章》九卷,并由四库馆臣校注[1]。
从此,秦九韶著作广为流传,清代学者研究此书蔚然成风。
四库馆臣研究成果卓著,功不可没。在四库全书《数学九章》各本上,四库馆臣留有姓名者,文渊阁本上署名:详校官钦天监博士古之雄,灵台郎倪廷梅覆勘;藏于北京图书馆的文津阁本上署名:详校官钦天监灵台郎倪廷梅,纪昀覆勘;藏于浙江图书馆的文澜阁本上署名:详校官钦天监天文生,王熙年。
就年代而言,当然以文渊阁本为先。古之雄为详校官,倪廷梅为灵台郎,前者具体工作较多,后者名望与责任较重,但何人做何贡献,已不可考。我们只能视为一个特定环境下形成的学术小组,以馆臣一词称之较宜。
四库馆臣做了一些校勘,特别是对于大衍总数术部分,不乏真知灼见。但很多场合却是师心自用,随意改动而不留校勘记录。
大衍总数术涉及一次同余式组问题,数理深奥,秦九韶术文又是言简意赅,良莠相混,自然是清代学者研究的重点,相关论著极多。
张敦仁(1754—1834)于李潢(?—1811)家得赵倚美抄本,与李锐(1769—1817)日夕讨论,写成《求一算术》[2]三卷。焦循(1763—1820)手录四库本中大衍类两卷,由李锐略加校注。焦循写《大衍求一释》[3],附《求一古法》,又于《天元一释》[4]中介绍了李锐的部分研究心得。
道光间(1821—1850),沈钦裴得赵倚美本,校勘部分章节,其弟子宋景昌以沈校赵本为蓝本,参考毛岳生(1790—1831)复校的李校四库本,参酌订补,于1842年刻成宜稼堂本《数书九章》,并别作札记。宋景昌校勘各家,集各家之大成,包括四库馆臣、李锐、沈钦裴、毛岳生和宋景昌自己的研究心得。今人研究清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多以此为依据[5]。
骆腾凤(1770—1840)于1815年写成《艺游录》[6]二卷,对秦术有所研究。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时曰醇于1861年写成《求一术指》[7]一卷,黄宗宪于1874年写成《求一术通解》[8]二卷,都做出杰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