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6 本原探索
2025年09月26日
16.7.6 本原探索
1801年高斯《算术研究》27节叙述的整数对辗转相除序列现象,揭示了1247年秦九韶《数书九章》中记载的1208年开禧历求乘率术原图的数学原理。
正是数论发展的内在逻辑,指引着我们收集相关史料,一步步追根寻源。
公元前7年,三统历岁星大周的研究是关键的史料。刘歆以古传岁星12岁11见为小周,导出岁星大周,以密近简化调出岁星岁数,独创岁星超辰纪年。
刘歆的推算,不乏刻意挂靠“乾坤之策”,人为修改数据,以特殊推一般,但应用密近简化,确凿无疑。根据紧随的四分历、乾象历、景初历,明确刘歆用相约算法,亦无不妥。
在李文林、袁向东推测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推测,刘歆寻找反算31个元的数值解法,刺激上元积年概念的诞生,应该是顺理成章的。
由此,再向前推算,说到公元前104年的落下闳,我们能做的只是把吕子方推测中的连分数换成等价的密近简化。
囿于史料,想要大胆地往远古探索,也只能靠算理的内在凝聚力了。
华罗庚人造行星数例,深入浅出,使我们认识天度圈、日行一度、历数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正是天度圈圈数之比蕴含的巨大潜力,刺激出密近简化法。
终于,我们可以有把握地说,上元积年的本原,就是尧舜的“岁三百有六旬有六日”。
我们深深缅怀落下闳,这位力挽狂澜、功不可没,又急流勇退的民间天文学家。我们更深深缅怀一代代不知名的畴人子弟,他们积累历数,传播文明。正是他们,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