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1 刘歆其人
2025年09月26日
16.5.1 刘歆其人
刘歆(约前53—公元23),刘向之子,字子骏,沛(今属江苏)人。少能诗书,善属文。汉成帝建始三年(约前30年),奉诏与父一起校书。刘向去世,歆继父业,任中垒校尉。汉成帝、哀帝之际(约前7年),改太初历为三统历。公元前6年汉哀帝初,受大司马王莽推荐,任侍中太中大夫、迁骑都尉、奉车光禄大夫等职。在其父《别录》的基础上,集六艺群书,著录《七略》,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刘歆创建古文经学派。公元1年王莽秉政后,刘歆复任中垒校尉以及羲和、京兆尹,封红休侯。公元9年王莽篡位后,被任命为国师。后怨王莽杀其三子,图谋诛杀王莽,事泄自杀。
刘歆在政坛上,一生浮沉,并不成功,在学术领域上毁誉参半,在天文、历法、数学上多有建树。
值得一提的是,刘歆曾主持度量衡制度改革,监制一批度量衡标准器。以“台北故宫博物院”现存的“律嘉量斛”最为有名。
学者们[16]相信,刘徽、祖冲之在圆周率计算上有重大成就,可能与“律嘉量斛”的研究有关。祖冲之继承和发展了刘徽割圆术的工作,求得盈数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七忽和胬数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六忽的圆周率值。更应用密近简化算法,求出密率为圆径一百一十三,圆周三百五十五,约率为圆径七,周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