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2 拼题的破绽
两个独立的追逐问题,合并条件与提问如下:
问有急足三名,甲日行三百里,乙日行二百五十里,丙日行二百里。先差丙往他处下文字,既两日,又有文字遣乙追付,已半日,复有文字续令甲赶付乙。……先欲知乙果及丙、甲果及乙得日并里。
图14.3 程行相及题示意图
甲追上乙日,甲行2.5×300=750里,称作乙率。
乙追上丙日,乙行8×250=2000里,称作丙率。
再增添条件和提问,组成全题:
三人偶不相及,乃同时俱至彼所。……次欲知彼处去此里数各几何。
套用大衍术格式,依次计算如下。求定计算的错误,造成后续混乱。
第一步,误算定数。
把三名急足300,250,200作问数,列出化约过程:
正确的定数应该为3,125和8。定数乘积衍母3000。秦九韶因三数有总等50,就把下一步6和4的最大公约数2,误认作续等。续等复乘,产生了4×2=8。最终成了3,125和16。后面所有数据,如衍母6000,也就跟着错。
第二步,大衍计算。
“各定约衍母得衍数(算草)”,求得甲2000,乙48,丙375。
“求奇数(算草)”,求得甲2,乙48,丙7。
“各以大衍(算草)”,求得甲2,乙112,丙7,“各为乘率”。
“以乘率对乘衍数(算草)”,得甲4000,乙5376和丙2625,称泛用数。
“并三泛,得一万二千〇〇一,乃多衍母一倍,当半衍母六千得三千(算草)。”3000是衍母6000之半,消甲4000,余1000。又消乙5376,余2376。丙2625不消。各为定用数。
“视甲及乙里为乙率,见乙及丙里为丙率,以乙日行满去乙率,不满为乙余,以丙日行满去丙率,不满为丙余(术文)。”
甲行2.5×300=750里,是甲及乙所行里,称作乙率,与乙日行250并没有关系。乙行8×250=2000里,是乙及丙所行里,称作丙率,与丙日行200也没有关系。由此所处的乙余与丙余,两个0都没有意义。
第三步,求解无门。
“以二余各乘本用,并之为总,满衍去之。不满,为彼去此里(术文)。”两个0所乘本用,得各总0,并得总数0。满衍3000去之,不满为0。称“为彼去此里”,显然不宜。
很容易看出,秦九韶编造题目时,预定了答数三千里。3000里是甲乙丙三人“日行”300,250和200的最小公倍数。
算草结尾,秦九韶增添一句:
今乙丙二人所行,各皆适满,去之为无余。虽称同时俱至,乃各系全日所行,便以乙丙二人约六千里,得三千里,为彼去此里数。合问。
秦九韶承认这种适满与无余,改以“同时俱至,乃各系全日所行”为由,搪塞成衍母6000除以2人,得3000里,“为彼去此里数”。
我们只能说:此说反而暴露了题问中“三人……乃同时俱至彼所”的矛盾。
丙日行200里,行3000里,需要15天。
乙日行250里,行3000里,需要12天。乙于第3日卯初出发,行总行程3000里,只需12天,在第15日卯初,到达图中标“乙止”处。乙离3000里处,还要250里。
甲日行300里,第3日中午出发,行总行程3000里,只需10天,在第13日中午,到达图中标“甲止”处。甲离3000里处,还要750里。
因此,题问中“三人偶不相及”是事实,而“乃同时俱至彼所”永远做不到。见图14.3程行相及题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