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1 气元背景

13.8.1 气元背景

天文观察的精确化需要更大的元周期,以度量漫长的上元积年。

开禧历用的是气元。气元的算法是:“以纪法乘日法,为纪率。以等数约之,为气元率。”气涉及条件①冬至为岁之始。纪涉及两个条件③甲子日为日名干支周期之始和④甲子岁为岁名干支周期之始,并不含有朔。

根据近期编历岁冬至点及冬至点处于甲子日夜半之后的实测气骨值,求出的只是入元岁9180岁。不知道演纪积年中含有多少个气元。

把气元之积称为朔积年。以朔取名,是想利用朔方面数据求出元数。这个关键数据一旦求出,气元乘元数,得朔积年。加入元岁,求出演纪积年,可算出上元积年。

气骨之首是③甲子日,气骨之尾是①冬至。气骨是对于整个演纪积年而言的,其他符合首③尾①的时间间隔,只能称为准气骨。

现在,从上元开始,仔细考察随着年岁推移冬至点的移动,即准气骨的演变。

单独考虑岁率 约定第1岁岁首冬至①挂靠在夜半。

1岁岁率6172608,扣除6个日名干支周期6×1014000,为准气骨值88608=16900×5+4108日是1岁所积下来的余分。第2岁岁首冬至不在夜半。

对后续每一岁而言,一般年份中,准气骨不为零,但是有一个1625岁的周期:6172608×1625÷1014000=9892,即1625个回归年中有9892个日名干支周期。

考虑日名甲子 进一步约定第1岁①岁首冬至挂靠的是甲子日夜半。数值上,蔀率325岁等于日法16900除以等数52,受到调日法等多因素制约,在此只看作默认值。

经过1蔀率325岁,6172608×325÷1014000=1978.4,即扣除1978个日名干支周期后,尚余下0.4×60日=24日。24日是整日数,能使零时出现冬至,但已推迟到日名甲子之后24日。24需要扩大5倍得120,才是60的倍数,达到日名干支周期的完整。

考虑岁名甲子 蔀率325岁扩大5倍,为1625岁。6172608×1625÷1014000=9892日名干支周期,才使准气骨为零,达到甲子日零时③与岁首冬至①一会。但1625÷60余5,已推迟到岁名干支周期后5岁。5需要扩大12倍得60,才是60的倍数,达到岁名干支周期的完整。

气元 齐同算法的内在推动力,要求进一步扩大数据。于是把1625岁再扩大12倍,1625×12=19500岁,达到甲子岁④甲子日零时③冬至①的一会之数,定名为气元。

气元计算

日法16900分、等数52和气元19500岁,是历法整数论浑然一体的三个环节。

据日法值,“以纪法乘日法,为纪率”。60×16900=1014000,称为纪率。如以纪法60纪年,则纪率也可记1014000年。

“以等数约之,为气元率”:60×16900÷52=19500。斗定分4108和日法16900入大衍术,求得等数52,同时求得蔀率325。采用岁名干支周期后,即写岁换分,把16900的分看作岁,1014000的单位就是岁。1014000岁能达到①、③和④,但绝对不止一会。需要除以等数52,1014000岁÷52=19500岁,才是日名干支周期、岁名干支周期及冬至的一会之数。

所以,1208年的开禧历,利用日名干支周期、岁名干支周期和天度圈为基础构建气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