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2 太初历改编
公元前7年,刘歆根据太初历改编三统历。
刘歆生活在动荡的西汉末年,政治上、人品上有着诸多缺陷,这里不予评述。刘歆在学术上不愧为一代大师和巨匠,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目录学家、经学家、历史学家。他在思想文化许多领域都有重大成就,在自然科学上也是位具有独立创造才能的人才。例如,现在台湾地区的“台北故宫博物院”中,由刘歆监制的律嘉量斛,采用3.1547作圆周率,在度量衡发展史上具有极大价值。
刘歆是位开拓性极强的学者,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造,无论是创举还是败笔,都对后世历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今人得知三统历详情,全凭班固传述之功。公元1世纪,班固根据其父班彪收集的材料,整理撰写《汉书》。班固这样介绍刘歆:“至元始中,王莽秉政,欲耀名誉,征天下通知钟律者百余人,使羲和刘歆等典领条奏,言之最详。故删其伪辞,取正义著于篇。”并极力推崇其“推法密要”:“至孝成世,刘向总六历,列是非,作五纪论。向子歆,究其微眇,作三统历及谱,以说春秋,推法密要,故述焉。”
太初历、三统历日法都是81,都以太初元年前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为历元。人们一直把太初历与三统历混为一谈。
例如,贾逵(174—228)论历[10]第一句就是:“自太初元年始用三统历,施行百有余年。”多处史料观点相似,如:“班彪因曰:自太初元年始用三统历。”何承天说:“曾不记刘歆之生,不逮太初。”郭守敬《授时历议》也说:“三统历西汉太初元年丁丑邓平造。”
清代学者对古代天文历法的研究,历来为后世学者所重[11]。钱大昕为第一位系统研究三统历者,有《三统术衍》3卷、《三统术钤》4卷。此后李锐有《三统术注》3卷,董祐诚有《三统术衍补》1卷,成蓉镜有《三统术补衍》1卷,陈沣有《三统术详说》4卷,等等。
2000年来,多少学者孜孜不倦,从历史学、现代天文学、考古学、数学、考据学等多个角度,多少宏著,反复耕耘这些史料。
幸赖近年来学者们深入研究,我们才知晓太初历与三统历的实质区别(表16.2)[12]。
表16.2 太初历、三统历区别
五条中三条属于历法计算,岁星周期、历元和基本周期都涉及密近简化算法。
公认,刘歆提出太极上元概念,第一个实际上计算太初历、三统历上元积年值。
岁星超辰与天象明显不符,却在上元积年求索的过程中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
世间万事万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太初历对于天文学的研究具有巨大的贡献。太初历研究太阳视运动,研究月亮及金木水土火的运行和会合周期,奠定了中国历法的独特体系,远胜于古六历的阴阳历体系。所谓“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的研究,使中国历法成为天体历的雏形,在世界历学发展史上具有领先的地位。
三统历所用数据虽属粗疏,但记述五星的会合周期,与《淮南子》《史记》和今日马王堆中所见帛书《五星占》相比较,大有进步。记载的推算日月食周期和推算月食方法,在世界天文学史上有其地位。中国近2000年历法,基本上是循着它的方向前进的。
刘歆正是观测、统计和研究木星的运动,创设了岁星超辰。我们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才可透过岁星超辰与天象的不符,理解其推动上元积年概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