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3 数值核算
三统历中,三次提到太初历的基准数据:一元4167岁。
凡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与一元终。
元法四千六百一十七,参统法,得元法。
乃以前历上元泰初四千六百一十七岁,至于元封七年,复得阏逢摄提格之岁,中冬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月在建星,太岁在子,已得太初本星度新正。
正是31倍的太初元值4167岁,即太初上元值143127,衔接着三统历。
汉历太初元年,距上元十四万三千一百二十七岁。前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岁在星纪婺女六度,故《汉志》曰:岁名困敦,正月岁星出婺女。
三统历“推岁所在”之术,目的是算某年月日的岁星所在。全文为:
推岁所在,置上元以来,外所求年,盈岁数,除去之,不盈者以百四十五乘之,以百四十四为法,如法得一,名曰积次,不盈者名曰次余。积次盈十二,除去之,不盈者名曰定次。数从星纪起,算尽之外,则所在次也。欲知太岁,以六十除积次,余不盈者,数从丙子起,算尽之外,则太岁日也。
从上元到此刻,岁星所行总星次满去周天12星次,所得积次、次余,即可估岁所在星次与宿。最后一句“欲知太岁,……则太岁日也”,留至后文16.7.5讨论。
《三统历》岁术说:“数从星纪起,算尽之外,则所在次也。”
算外[22]是历书中常见的术语。上元以来若干年,乃减去所求之年不算,而算以前之年数,故曰外所求年也。因为推求气朔的方法,都是从岁前天正的平朔起算的。例如,周武王伐纣之年,上元142110岁,只以142109年入算,从而求得本年天正朔日。
李锐在《汉三统术下》[23]中,以岁术核算过太初上元:
注曰:置距上元岁数,以元法除之,尽,为入元首甲子统首。以置距上元岁数,以岁星岁数去之,余一千四百三十一,以百四十五乘之,得二十万七千四百九十五,盈百四十四而一,得积次一千四百四十,次余一百三十五。以十二除积次适尽,得岁在星纪。又以三十乘次余,得四千五十盈百四十四而一,得积度二十八。数起斗十二度,算外,得婺女六度。以六十除积次亦尽,得太岁日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