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张培瑜,陈美东,薄树人,等.中国古代历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50-300.

[2]陈美东.古历新探[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213-214.

[3]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四):天文学(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2.

[4]王翼勋.两千年前的密近简化计算[J].数学传播,2015,39(2):61-74.

[5]钱宝琮.中国算学史凡例[M]//李俨、钱宝琮科学史全集:第1卷.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169.

[6]吕子方.中国科学技术史论文集(上)[M]//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自然辩证法研究室.吕子方遗著整理研究组整理.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

[7]王渝生.中华文化通志:算学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8]华罗庚.从祖冲之的圆周率谈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

[9]闵嗣鹤,严士健.初等数论[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50.

[10]司马彪.续汉书·律历志[M]//历代天文律历等志汇编(五).北京:中华书局,1976:1479.

[11]卢仙文,江晓原.略论清代学者对古代历法的整理研究[J].中国科技史料,1999,20(1):81-90.

[12]薄树人.试探三统历和太初历的不同点[J].自然科学史研究,1983,2(2):133-138.

[13]刘操南.历算求索[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14]刘次沅.《史记·历术甲子篇》探讨[J].天文学报,1996,37(4):105-112.

[15]司马彪.续汉书·律历志[M]//历代天文律历等志汇编(五).北京:中华书局,1976:1419-1426.

[16]梅荣照.刘徽与祖冲之父子[M]//科学史集刊编辑委员会.科学史集刊.北京:地质出版社,1984:105-129.

[17]华同旭.中国漏刻史话[J].中国计量,2003(8):37-40.

[18]哥白尼.天体运行论[M].姚守国,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

[19]同[6].

[20]同[4].

[21]晋书·律历志下[M]//历代天文律历等志汇编(五).北京:中华书局,1634-1644。

[22]陈沣.三统历详说[M].光绪年间刻本.

[23]李锐.汉三统术下[M].嘉庆刊李氏遗书本.

[24]新城新藏.东洋天文学史研究[M].弘文堂,1928.

[25]李文林,袁向东.论汉历上元积年的计算[C]//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科技史文集(3).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0:70-76.

[26]王翼勋.传统数学的千年等数和乘率之谜[J].数学传播,2012,36(4):69-82.

[27]斯琴毕力格,罗见今.太初历的纪年问题——太岁纪年法被淘汰的原因[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2,29(1):62-69.

[28]王翼勋.上元积年本原探索[J].自然科学,2017,5(1):4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