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1 编写意图

14.3.1 编写意图

由北宋程颢、程颐兄弟创立,由南宋朱熹(1130—1200)形成的程朱理学,到秦九韶那个时代,已经成为钦定正统思想。程朱理学以儒学为宗,吸收佛、道,将天理、仁政、人伦、人欲内在统一起来,适应封建社会从前期向后期发展的转变,使儒学走向政治哲学化,为封建等级特权的统治提供了更为精细的理论指导。

秦九韶企图用数学方法构造出一个全然不同于前人筮卦法的新方法,并给出了全书唯一的大衍求一术运算草图。

古代用著草的茎来占卜。蓍卦发微题,目的是要揭示蓍和卦的奥秘。出现时间当在大衍总数术基本成形之后。

《数书九章·序》中,大量描述了秦九韶那个时代中,道学家们的象数神秘主义。但秦九韶同时指出,数与道是相通的,可以用数学的工具去探索:“要其归,则数与道非二本也。”

数学史界公认:“秦九韶在蓍卦发微中将大衍总数术用于占算,创造了他自己的一整套揲法。”[6-8]我们则重点关注,秦九韶对大衍总数术算法做了哪些变通。这就与我们研究原文、原术、原意的初衷保持一致。

周易的筮法载于《易·系辞上》,原文为: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汉代以来,对周易作注的有2000多家,其中很多是关于占筮部分的注释。其间的细节,历代学者解释不一。本质上,都是反复将一定数目的蓍草或筮策,若干个一组地划分,取得余数,以期求得事先约定好的与爻符对应的数字[9]

划分取余时,最常用的数字关系是,一堆蓍策中,每4根一组取出,余数不为0,则必为1,2,3,4四数之一。两堆蓍策的余数,相加之和,非4即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