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 库达卡史料

18.1 库达卡史料

阿耶波多一世是迄今所知最早的印度数学家。公元499年著有《圣使文集》凡四章,十节诗、数学、时间计算和天球。其中数学章由三十三节组成,最后两节为押韵诗句,自称库达卡(Kuttaka)。此书长期失传,直到1864年印度学者勃豪·丹吉才获得抄本。

阿耶波多一世一生中对纯数学最大的贡献是库达卡,其立术成为印度传统数学重要组成部分。《圣使文集》有关库达卡的原文如图18.1:

图18.1 库塔卡影印资料

这些片言只语经门生婆什迦罗一世(Bháscara I)解释,再经后人补充,其义始显。

印度数学史家达生[1](Datta,Bibhutibhusan,1888—1958),出生于贫穷家庭,终生未婚,对于世间的乐趣毫无兴趣。他的博士论文研究流体动力学,他却以数学史研究而闻名于世。

达生[2]根据婆什迦罗一世的解释,用近代通用数学语言进行了解释。

达生和辛格(Singh,A.N.)在《印度数学史》[3]中进一步解释为:

相应于较大余数的除数被相应于较小余数的除数除,所得余数又与相应于较小余数的除数除。自下乘上面一个,加下面一个。

意思是:求一数N,以两个给定数a,b除,留下两个余数R1,R2,即N=ax+R1=by+R2。以c作R1与R2之差,我们有:(ⅰ)by=ax+c,如果R1>R2;(ⅱ)ax=by+c,如果R2>R1

《库达卡与大衍求一术》[4](下面简称库文)一文中,解释上面译文:

32节对应于较大余数(R1)的除数(a)被对应于较小余数(R2)的除数(b)除,所得余数(r1)又与对应于较小余数的除数(b)除。[照此继续进行除法运算,余数渐小。其最后余数rm应乘一任择之数(t)使乘积加上(如商的序号m为奇),或减去(如商的序号m为偶)原来余数之差(R1-R2=c)适为倒数第二个余数(rm=1)所整除,记商为q。把互除所得各商数(q1,q2,…,qm)依次排成一列,再在其末尾添上所选定的乘数t,最后记上被倒数第二个余数整除的商q。]

33节 [在这一列数中]自下[倒数第二个]乘上面一个,加下面一个。[重复这一手续,用较大余数对应的除数(a)来除所得最后一数(y),其余数乘以较小余数所对应的除数(b)加上较小余数R2,结果就是对应于二除数的所求数(N)。]

库文还增添评注:“方括号内文字系后人补充、注释,可见圣使原文极为简陋,隐晦难晓。”

库文以不定方程137x+10=60y为例,演示库达卡。此题世称阿耶波多不定方程,是广泛收集于世界数学史各大名著中的典型数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