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2 太初元
太初历基准数据中,并无积年之说,只有上元,只有4617岁。
乃以前历上元泰初四千六百一十七岁,至于元封七年,复得阏逢摄提格之岁,中冬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月在建星,太岁在子,已得太初本星度新正。
太初历重视的是太岁。“太岁在子”,子只是十二地支之首。据汉人所编分类词典《尔雅·释天》,“阏逢摄提格”为太岁纪年名之一,对应甲寅。
依据汉武帝第五次诏书,后世学者认定,八十一分律历为邓平所造。
《汉书》载“闳运算转历,其法以律起历”。司马迁说:“巴落下闳运算转历。”
我们揣摩,落下闳以日法81、19岁7闰、日名干支周期60日为基础,确定太初元4617年,依据如下算法:
(1)密近简化算法。吕子方推测,落下闳以古六历朔策日作源,以连分数算出太初历的
。我们只需把连分数之说换成等价的密近简化算法。
(2)写岁换分算法。由81×19=1539分,写岁换分,1539分成为1539岁。
(3)写日换分算法。1章19岁7闰235历月,月分2392分。1章2392×235=562120分。写日换分,成为562120日。分摊到1539岁,岁实
(4)齐同算法。三倍562120日,才是日名干支周期60日的28106倍,故1539岁×3=太初元4617年。
(5)交食循环、日月合璧。一章235个朔望月和135月日食周期的齐同,有235月×27=135月×47=6345月=月×513。一会513岁,九倍为太初元4617年。这也正是定日法值为81的有力支柱。
《续汉书·律历志中》强调,确定元的组成在先,定日法的值等在后:“太史令虞恭、治历宗等议:建历之本,必先立元,元正然后定日法,法定然后度周天以定分、至。三者有程,则历可成也。”显然,这条原则也源于落下闳。
落下闳的写日换分、写岁换日,乃至写岁换分,因更换各字眼的单位之比,而固定扩大的比率。例如,一日16900分,写日换分意味着扩大169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