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 库达卡探源
2025年09月26日
18.5 库达卡探源
就所见印度数学史早期史料看,库达卡极为简陋,隐晦难晓。
库达卡原意为碾细,“把问题击打成粉末”,涉及二元一次不定方程求解。公认,把a,b用辗转相除法互除,使余数越除越小,从而可设法求解。
但印度数学史中,又把库达卡解释为“乘数”[8],记为x。
可见这类库达卡的描述,似乎浮于泛泛而谈。
数学史研究,只能根据史料事实说话。1999年王渝生[9]指出的:“算理上的分析并不能代替对历史事实的确定,任何结论都必须有史料上的依据”,无论对中国数学史还是印度数学史,都是至理名言。
公元6世纪婆罗摩笈多的恒值粉碎机解法,严格确定二元一次方程表达规则,两次重复辗转相除,巧妙地保证余数为1。利用求得1的除法,设定法则,构造整除式。选定“选择的数”,利用整除,求出相对于附加数1不定方程的解,称作恒值粉碎机。再借以求出附加数非1的不定方程。
可见,婆罗摩笈多解法恒值粉碎机的原术、原意,是依附于余数1的整除式,不能用于依附于余数0的降系数不定方程解法。
我们还找到一条恒值粉碎机资料。印度学者早已熟知余数1与附加数1的关联作用。
860年Pᶉthûdakasvâmî说,不定方程by=ax+1一般称为恒值粉碎机[10]117。恒值粉碎机源于分类机(±1)是不变的、永恒的。
关于早年印度不定分析的这个解释,离婆罗摩笈多(梵藏)年代最近,值得注意。
只有结合本书第6章“单一不定分析式”中关于解过渡和解转换的研究,深入挖掘婆罗摩笈多的恒值粉碎机解法,才能探索古印度库达卡的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