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6 朔不及气不及
根据《数书九章·序》落款“淳祐七年”,理解秦九韶的声明:“右本题问气朔甲子相距日数,系开禧历推到。”
淳祐丙午十一月这个冬至,系此年岁尾,即淳祐七年丁未岁岁首冬至,指的是《数书九章》成书年,距开禧历上元岁积7848223。
岁积数乘岁率,得岁积分:
7′848′223×6′172′608=48′444′004′075′584。
岁积分满纪率去之,不满为气骨分,即冬至在甲子日夜半之后的分:
48′444′004′075′584÷1′014′000=47′775′151,余961′584。
气骨分除以日法,得冬至日、刻、分:
961′584÷16′900=56.89846154。
六十干支周期表中,甲子序号1,庚申序号57。命甲子算外,由56知,冬至在庚申。
再看岁积分满朔率去之,不满为闰骨分,即冬至在十一月初一合朔之后的分:
48′444′004′075′584÷499′067=97′069′139,余82′271。
气骨分值比闰骨分大,气骨分减闰骨分,等于朔骨分,即合朔点在甲子日夜半之后的分:
961′584-82′271=879′313。
朔骨分除以日法,得合朔日、刻、分:
879′313÷16′900=52.03035503。
六十干支周期表中,甲子序号1,丙辰序号53。命甲子算外,由52知,合朔在丙辰。
今查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国史历日和中西历日对照表》(1987年)和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中国三千年历日检索表》(1992年),淳祐丙午年(1246年)十一月初一朔确系丙辰,可推得初五日为庚申,初九日为甲子。
图14.2 气不及、朔不及示意图
示意图14.2中,用虚线标出三个关键时间点的位置。推算的①冬至在庚申日0.898日。算得②平朔时刻在丙辰日0.03日,秦九韶算得没错。
古历会积题失误之二,气不及、朔不及不是余数,而是取余数所处而未到的整日数。
①冬至距前夜半0.898日,距后夜半0.102日。这个0.102日,加上其后三天,到初九③甲子日夜半的时段,成为3.102日,秦九韶取4日,称气不及。
②平朔时刻距前夜半0.03日,距后夜半0.97日。这个②平朔时刻距初九③甲子日夜半的时段7.97日,秦九韶取8日,称朔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