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探索原文原术原意

14.1 探索原文原术原意

吴文俊[1]先生讨论《数书九章》,高度推崇中国古代数学的构造性与机械化:“形式应为内容、目的服务,数学的内容实质才是主要的一面。就内容实质而论,所谓东方数学的中国古代数学,具有两大特色,一是它的构造性,二是它的机械化。就本文所讨论的《数书九章》来说,不妨把构造性与机械化的数学看作是可以直接施用之于现代计算机的数学。我国古代数学,总的说来就是这样一种数学,构造性与机械化,是其两大特色,算筹算盘,即是当时施用没有存储设备的简易计算机。”

就理论的完善程度而言,处于开创时期的古代数学,当然无法与现代数学理论相比。然而,无论是古希腊数学还是中国古代数学,都蕴含着永恒的魅力,吸引着并且启迪着一代又一代的数学家。

那么,掌握了现代数学理论的人们,又怎样来欣赏700多年前《数书九章》中的大衍总数术呢?

在特纳博尔教授为斯科特所著《数学史》[2]写的序言中,有这样一段精彩的论述。特纳博尔教授赞扬作者“详尽地描述了一位古代数学家,特别当他作出世界上第一次出现的伟大发现和发明时,究竟说了些什么,并且是怎样说的。”

秦九韶在世界上第一个系统处理一次同余式组问题时,究竟说了些什么,并且是怎样说的呢?这是件非常重要,同时又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任务[3]

1982年,李文林、袁向东[4]指出:“研究中国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并以以往所固有的方法去追溯,即朱世杰所谓‘以古法演之’。在古代数学史研究中,应大力提倡这种正确的方法。”

我们始终强调原文、原术、原意,因为我们研究的是数学史,研究的是数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