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1 早期史料

16.6.1 早期史料

三交点界定的大周,是刺激历法发展的核心概念[19]

早期历法家,在一日一度、一年一圈的天度圈基础之上,以率为基础,构思出三个算法:一是相约算法;二是终而率之算法,即密近简化算法,从观察所得会合周期,调出所需历法数据;三是周天圈数差算法。这三个算法合称为大周三算法。

密近简化前期工作中,刘歆原文只字未提“相约”,东汉四分历、乾象历、景初历等现存史料上,也只是片言只语。然而,正是算理内在的凝聚力,支持我们根据景初历史料提出相约算法[20]

公元85年东汉四分历的“五星之数生也,各记于日,与周天度相约而为率……以率去日率,余以乘周天,如日度法为度之余也”,已经提到相约算法和周天圈数差算法。

公元223年乾象历只提相约算法:“各以终日与天度相约,为周率、日率。……五星度数、度余。”

现存史料中,以237年杨伟景初历[21]推五星术,叙述最为清楚。所说周天度、天度和一岁之日是同一件事。原文为:

五星者,木曰岁星,火曰荧惑星,土曰填星,金曰太白星,水曰辰星。凡五星之行,有迟有疾,有留有逆。曩自开辟,清浊始分,则日月五星聚于星纪。发自星纪,并而行天,迟疾留逆,互相逮及。星与日会,同宿共度,则谓之合。从合至合之日,则谓之终。各以一终之日与一岁之日通分相约,终而率之,岁数(周家录校勘记曰:岁数岁下岁衍文)岁则谓之合终岁数,岁终则谓之合终合数。二率既定,则法数生焉。……各以合数减岁数,余以周天乘之,如日度法而一,所得则行星数度也,余则度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