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1 太阴历、太阳历和阴阳历
2025年09月26日
13.6.1 太阴历、太阳历和阴阳历
历法是推算年、月、日,并使其与相关天象对应的方法,目的是协调历年、历月、历日和回归年、朔望月和太阳日。
回归年、朔望月同“日”之间的关系,不能协调。这就带来了历法问题的复杂性。
原则上,历月应力求等于朔望月,历年应力求等于回归年。但由于朔望月和回归年都不是整日数,所以历月须有大月和小月之分,历年亦有平年和闰年之别。通过大月和小月、平年和闰年的适当搭配和安排,其平均历月等于朔望月或平均历年等于回归年。
由此,历法一般地分为三类:太阴历、太阳历和阴阳历。按月相的周期变化安排的历法,叫太阴历。侧重协调朔望和历月关系的叫太阳历,简称阳历;兼顾朔望月和回归年、历月和历年的叫阴阳历。
我国的旧历就是阴阳历,它既重视月相盈亏的变化,又照顾寒暑节气,年、月长度都依据天象。历月的平均值大致等于朔望月,又用十九年置七个闰月的办法使历年的平均值大致等于回归年。
中国最早的历法,大约出现于公元前772年,只有一些零碎的史料流传至今。
这里顺便说说,世界通行的公历中,年首是元旦。现行的公历与本书研究的内容无关。
辛亥革命的次年(1912年),我国采用公历,但纪年用“中华民国”年次。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世界公元”。但为了照顾群众的习惯,旧的夏历仍然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