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3 毛岳生对推气治历题的评点

15.7.3 毛岳生对推气治历题的评点

本书13.2.6“我们的评判”中,我们以张培瑜《三千五百年历日天象》为依据,确认开禧历编历岁嘉泰甲子岁(1204年)冬至点数据,精确到分:公历1203年12月15日9时04分乙亥,称现今精确气骨值。

于是,1208年的开禧历气骨值为“一十一日四十四刻六十一分五十四秒”,折算为1203年12月15日10时42分乙亥,比现今精确气骨值晚1小时38分钟!

而秦九韶天道值“一十一日三十八刻二十分八十一秒八十小分”,折算成1203年12月15日9时10分乙亥。未载于史册,未用于编制历法,只比现今精确气骨值晚了6分钟!

有趣的是,据《数书九章·札记》卷二载,毛岳生早就依据郭守敬的《授时历议》做过类似的评点工作,但只凭差值六刻相同,不顾起算点不同,似未成功。

先看《授时历议》,其中元史志第五历二以授时历自测的天道,评点各历有:

取汉以来诸历积年日法及行用年数,具列于后,仍附演积数法,以释或者之疑……

《统天历》[庆元五年己未杨忠辅造,行八年,至开禧丁卯,先天六刻],积年,三千九百一十七。日法,一万二千。

《开禧历》[开禧三年丁卯鲍浣之造,行四十四年,至淳祐辛亥,后天七刻],积年,七百八十四万八千二百五十七。日法,一万六千九百。

我们看授时历的测天数据:统天历,至“开禧丁卯”岁岁首,“先天六刻”。

于是《授时历议》说:从“先天六刻”的“开禧丁卯”起,行四十四年,“至淳祐辛亥”“后天七刻”。这就是说,按照《授时历》,丁卯“先天六刻”到辛亥“后天七刻”,44年间后移13刻,每岁后移0.295刻。

这张表中,丁卯到辛亥,确是44年。

毛岳生称:

《授时历议》云,统天历,庆元五年己未杨忠辅造,行八年,至开禧丁卯先天六刻。道古此问戊午岁冬至日分,较开禧历所推适先六刻,盖由当时实测如此。

第一句话来自《授时历议》,讲的是己未年造的统天历,“行八年”“至开禧丁卯”,丁卯岁首冬至“先天六刻”。

第二句“道古此问戊午岁冬至日分,较开禧历所推适先六刻”中提到的“道古此问戊午岁冬至日分”,当然来自推气治历题。“开禧历所推”只能理解成“本历上课所用嘉泰甲子岁气骨”,为“一十一日四十四刻六十一分五十四秒”。

“推气治历”中秦九韶“甲子年气骨之数”天道值“一十一日三十八刻二十分八十一秒八十小分”,比开禧历气骨值,确实可算出甲子岁首“适先六刻”。

固然,两个先天六刻值虽似相同,起算点“丁卯”岁与“甲子岁”却相差4岁。这4年中,如前所论,每岁后移0.295刻,4年1.18刻有余。毛岳生只凭差值六刻相同,不顾起算点不同,判断出“道古此问”“甲子岁”天道值是实测的,结论十分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