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编委会
前言
第一章 现代临床麻醉范畴
第一节 临床麻醉
一、概述
二、麻醉前病情估计与准备
三、麻醉前用药
四、吸入全身麻醉
五、静脉全身麻醉
六、气管、支气管内插管术
七、局部麻醉
八、神经及神经丛阻滞
九、椎管内麻醉
十、针刺麻醉的方法
第二节 急救与复苏
一、急救
二、复苏
第三节 重症监测治疗
一、体制
二、建设
三、人员配备
四、收治对象
五、日常工作内容
六、与一般治疗病室的关系
第四节 疼痛治疗与研究
一、疼痛诊断的思维方法
二、疼痛的分类
三、疼痛治疗的方法
第五节 麻醉门诊及其他任务
一、麻醉科门诊
二、麻醉恢复室
三、麻醉学研究室或实验室
第二章 麻醉风险和意外防治
第一节 麻醉风险
一、麻醉或与麻醉有关的死亡率
二、麻醉死亡和不良后果的原因
第二节 麻醉意外防治
一、加强麻醉住院医师培训
二、继续教育以提高麻醉医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三、改善麻醉设备
四、做好麻醉前访视工作
五、重视术前准备和术后管理
六、加强围术期监测
七、维护循环系统功能稳定
八、重视呼吸管理,预防和及时处理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九、积极开展麻醉质量控制,制定和执行诊疗常规
第三章 麻醉前患者评估与准备
第一节 麻醉前检查与病情估计
一、麻醉前访视与检查
二、病情估计分级
第二节 麻醉前患者准备与麻醉选择
一、麻醉前患者的准备
二、麻醉选择
第四章 困难气道处理
第一节 困难气道的分级、分类与原因
第二节 困难气道的评估
第三节 困难气道的处理流程
一、非插管建立气道
二、困难气管插管
三、常用的困难气管插管设备和技术
四、建立外科气道
五、困难气道处理流程
第四节 困难气道插管的并发症
一、口腔损伤
二、咽喉部损伤
三、气管支气管损伤
四、神经损伤
五、颈椎损伤
六、颞下颌关节损伤
七、经鼻气管插管损伤
八、食管及咽后脓肿破裂
第五节 困难气道患者的拔管术
一、气道拔管危险因素的评估
二、气管拔管的分类
三、拔管准备
四、实施拔管
第六节 处理困难气道的注意事项
第五章 吸入全身麻醉技术
第一节 吸入麻醉药的药理学基础
一、肺泡最低有效浓度
二、吸入麻醉药的药动学
三、临床常用吸入麻醉药的药理学特点
第二节 吸入麻醉技术的设备
一、麻醉机简介
二、麻醉通气系统
三、吸入麻醉气体的浓度和深度监测技术
四、废气清除系统
第三节 吸入麻醉方式及影响因素
一、吸入麻醉方式的分类
二、影响因素
第四节 吸入麻醉的实施
一、吸入麻醉的诱导
二、吸入麻醉的维持和苏醒
三、吸入麻醉深度的判断
四、吸入全身麻醉的优缺点
第五节 紧闭回路吸入麻醉
一、紧闭回路吸入麻醉的技术设备要求
二、紧闭回路麻醉的实施
第六节 低流量吸入麻醉技术
一、低流量吸入麻醉的技术设备要求
二、低流量吸入麻醉的实施
三、实施低流量吸入麻醉的并发症
第六章 复合麻醉技术
第一节 复合麻醉技术的分类
一、复合局部麻醉技术
二、局部麻醉复合全身麻醉技术
三、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技术
第二节 复合麻醉的特点
一、复合麻醉的优缺点
二、复合麻醉的应用原则
第三节 局部麻醉方法的复合
第四节 局部麻醉复合全身麻醉
一、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
二、其他局部麻醉复合全身麻醉
第五节 吸入与静脉复合全身麻醉
一、麻醉诱导
二、麻醉维持
三、注意事项
第七章 周围神经阻滞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神经定位方法
一、异感法
二、周围神经刺激器
三、超声引导下区域麻醉
四、颈丛阻滞
五、副神经阻滞
第三节 上肢神经阻滞
一、解剖
二、肌间沟阻滞
三、锁骨上阻滞
四、锁骨下阻滞
五、腋路阻滞
六、肱骨中段、肘和腕部神经阻滞
七、静脉局部麻醉
第四节 胸腹部神经阻滞
一、椎旁阻滞
二、肋间神经阻滞和胸膜间置管
三、腹横肌平面阻滞
四、髂腹股沟和髂腹下神经阻滞
第五节 下肢神经阻滞
一、解剖
二、腰大肌间隙阻滞(后路腰丛阻滞)
三、血管旁三合一(股)神经阻滞
四、股外侧皮神经阻滞
五、隐神经阻滞
六、闭孔神经阻滞
七、骶旁阻滞
八、坐骨神经阻滞
九、腘窝阻滞
十、踝关节神经阻滞
第六节 置管连续阻滞技术
第七节 局部麻醉药的选择
第八节 并发症
第九节 小结
第八章 神经外科麻醉
第一节 神经外科麻醉特点
一、脑代谢、脑血流和颅内压
二、麻醉对脑血流、脑代谢和颅内压的影响
第二节 神经外科手术和病情特点
一、病变与手术部位
二、颅内压
三、体位
四、体液变化
第三节 常见神经外科手术麻醉处理
一、术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
二、麻醉选择
三、术中管理
四、常见神经外科手术病变部位及特点
五、术后复苏
第四节 特殊神经外科手术麻醉
一、颅内动脉瘤
二、动静脉畸形
三、颅后窝手术
四、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
五、现代立体定向手术
六、脑膜瘤切除术
七、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八、颅脑和颈椎外伤手术
九、脑功能区手术
第五节 颅内压增高的常见原因和处理
一、颅内压增高的常见原因
二、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三、颅内压增高的处理
第六节 癫痫患者癫痫及非癫痫手术麻醉
一、癫痫患者非癫痫手术的麻醉
二、癫痫患者癫痫手术的麻醉
第七节 帕金森病患者麻醉
第八节 神经外科围麻醉期并发症
第九章 胸内手术麻醉
第一节 肺隔离技术
一、肺隔离技术的适应证
二、肺隔离的禁忌证
三、肺隔离的方法
四、单肺通气在临床应用中的问题
五、肺隔离的并发症
第二节 常见胸内手术的术前准备
一、术前评估
二、麻醉前准备
第三节 常见胸内手术的麻醉
一、常见胸内手术的麻醉特点
二、麻醉选择
三、麻醉期间的呼吸管理
四、麻醉期间的循环管理
五、术后管理
第四节 肺部手术的麻醉
一、麻醉前用药
二、麻醉方式的选择
三、选择适当的肺隔离技术
四、麻醉中处理的要点
第五节 气管手术的麻醉
一、术前评估
二、术前准备
三、麻醉管理
四、术中麻醉维持和气道管理
第六节 支气管镜与纵隔镜手术的麻醉
一、气管镜手术的麻醉
二、纵隔镜手术的麻醉
第七节 纵隔手术的麻醉
一、常见纵隔疾病及麻醉处理中的注意事项
二、前纵隔巨大肿瘤患者麻醉处理的特殊性
三、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麻醉的注意事项
第八节 食管手术的麻醉
一、麻醉前评估
二、术前用药
三、食管手术的麻醉方法
四、食管手术的监测
五、麻醉恢复期的处理
六、术后并发症
七、内镜食管手术的麻醉
第九节 特殊疾病的麻醉要点
一、湿肺
二、大咯血
三、肺大疱
四、支气管胸膜瘘
五、膈疝
六、食管贲门成形
七、胸腔镜及达芬奇手术系统(Da Vinci S)手术
八、支气管肺灌洗术
第十章 心脏及大血管手术麻醉
第一节 麻醉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一、吸入麻醉药对循环的作用
二、静脉麻醉药对心血管的影响
三、阿片类麻醉药对心血管的影响
四、肌肉松弛药对心血管的影响
五、肌肉松弛药拮抗药的心血管作用
六、局部麻醉药对心血管的影响
七、心肌缺血预适应的研究
第二节 缺血性心脏病麻醉
一、心脏代谢的特点
二、术前评估
三、术前准备
四、麻醉要点
五、术后注意事项
第三节 瓣膜病麻醉
一、瓣膜病分类
二、术前准备
三、麻醉要点
四、术后注意事项
第四节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麻醉
一、成人先心病的分类
二、麻醉前评估
三、不同类型先心病的麻醉要点
第五节 主动脉手术麻醉
一、术前准备和评估
二、麻醉要点
三、术后注意事项
第六节 缩窄性心包炎手术麻醉
一、缩窄性心包炎特点
二、术前准备与评估
三、麻醉要点
四、术后注意事项
第七节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麻醉
一、冠心病患者麻醉处理原则
二、麻醉前评估与准备
三、麻醉方法
四、麻醉中的监测
五、麻醉中管理
六、特殊情况的处理
第八节 大血管手术的麻醉
一、大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
二、麻醉前准备
三、术中监测
四、胸主动脉手术的麻醉
第十一章 腹部外科手术的麻醉
第一节 腹部疾病的病理生理
一、胃肠疾病的病理生理
二、胆道疾病的病理生理
三、门静脉高压症的病理生理
四、胰腺疾病的病理生理
五、肝脏疾病的病理生理
六、腹腔镜气腹的病理生理
七、腹部疾病的体液改变
第二节 麻醉前准备
第三节 麻醉方法及麻醉处理
第四节 胃肠道手术的麻醉
一、术前访视
二、术中管理
三、术后管理
四、常见胃肠道手术
第五节 肝胆胰手术麻醉
一、肝胆胰手术的麻醉特点
二、麻醉药对肝功能的影响
三、肝功能不全和肝胆管疾病对麻醉药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四、肝胆管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五、肝胆胰手术的麻醉方法
六、常见肝胆胰手术的麻醉
第六节 嗜铬细胞瘤手术的麻醉
一、概述
二、临床表现
三、麻醉前准备与评估
四、麻醉管理
五、术后处理
六、特殊嗜铬细胞瘤
第七节 皮质醇增多症手术的麻醉
一、概述
二、临床表现
三、麻醉前准备
四、麻醉管理
第八节 腹部创伤手术的麻醉
一、肝破裂的诊断和治疗
二、脾破裂的诊断和治疗
三、腹部创伤患者的麻醉特点
四、麻醉处理原则
第十二章 肾和泌尿生殖系统的麻醉
第一节 泌尿生殖系统的神经支配
一、肾和腹腔内输尿管
二、膀胱和尿道
三、前列腺和前列腺尿道
四、阴茎和阴囊
五、睾丸
六、肾血流
第二节 肾疾病患者的麻醉
一、肾功能的评估
二、肾小球功能
三、肾小管功能
四、其他诊断试验
五、慢性肾衰竭的重要病理生理表现
六、药物对肾功能下降患者的影响
七、急性肾损伤和血液透析
八、急性肾损伤患者的围术期管理
第三节 肾和泌尿生殖系统手术
一、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二、TURP的并发症
三、双极TURP、激光TURP及前列腺微波消融术
四、激光碎石术
五、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
六、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七、泌尿外科根治性手术
第四节 泌尿生殖系统疼痛综合征
一、肾良性肿瘤
二、小儿肿瘤
三、肾细胞癌
四、肾感染性疾病
五、神经痛
六、多囊肾
七、泌尿系统阻塞性疾病
八、尿潴留
九、间质性膀胱炎
十、泌尿系统上皮肿瘤
十一、睾丸疼痛
十二、前列腺炎
十三、前列腺癌
十四、阴茎持续勃起症
十五、阴茎硬结症
十六、女性生殖系统疼痛
十七、慢性盆腔痛
十八、交感神经阻滞的作用
十九、小结
第十三章 骨科手术麻醉
第一节 术前评估和手术特点
一、术前评估
二、手术特点
第二节 常见骨科手术麻醉处理
第三节 围术期并发症和处理
第四节 术后镇痛
第十四章 产科麻醉
第一节 孕妇妊娠期生理改变
一、循环系统
二、血液系统
三、呼吸系统
四、消化系统
五、内分泌和代谢
六、中枢神经系统
第二节 产科麻醉药理学
一、母体因素
二、胎盘因素
三、胎儿因素
四、母体用药对胎儿和新生儿的影响
第三节 自然阴道分娩麻醉
一、经皮电神经刺激
二、吸入性镇痛法
三、全身使用阿片类药物
四、椎管内神经阻滞法
五、局部神经阻滞法
第四节 剖宫产麻醉
一、术前评估
二、术前准备
三、麻醉选择
第五节 高危妊娠产科的麻醉
一、产前出血的麻醉
二、产后出血
三、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的麻醉
四、糖尿病
五、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
六、病态肥胖
第六节 麻醉并发症
一、低血压
二、困难插管
三、胃内容物反流与误吸
四、椎管内麻醉剖宫产的神经并发症
五、椎管内麻醉的其他并发症
第十五章 小儿麻醉
第一节 麻醉前准备与麻醉前用药
一、麻醉前准备
二、术前禁食
三、麻醉前用药
第二节 麻醉方法和装置
一、全身麻醉
二、区域麻醉
第三节 麻醉期间的监测及管理
第十六章 老年麻醉
第一节 老年患者的生理病理特点
一、心血管系统
二、呼吸系统
三、神经系统
四、消化系统和肝脏
五、肾脏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六、内分泌系统及代谢
七、血液系统
八、心理方面问题
九、其他
第二节 老年患者的药理学特点
第三节 老年患者手术麻醉特点
一、术前评估及麻醉前准备
二、麻醉前用药
三、麻醉方法选择原则
四、麻醉方法的选择
五、老年患者PACU、ICU管理
第四节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
一、循环系统
二、呼吸系统
三、神经系统
第十七章 休克患者的麻醉
第一节 休克分类与处理原则
一、低血容量性休克
二、心源性休克
三、脓毒性休克
四、过敏性休克
五、神经源性休克
六、休克的治疗原则
第二节 麻醉前准备与用药
一、麻醉前准备
二、麻醉前用药
第三节 麻醉药与麻醉方法的选择
一、局部麻醉和神经阻滞
二、椎管内麻醉
三、全身麻醉
第四节 休克患者麻醉管理
一、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监测
二、休克患者的麻醉管理
第五节 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一、手术野广泛渗血
二、休克后呼吸功能不全
三、休克后肾功能障碍
四、休克后心功能不全
五、休克后脑功能不全
六、休克后胃肠道和肝功能障碍
第十八章 创伤患者麻醉
第一节 创伤性休克的病理生理
一、创伤性休克的病因
二、创伤性休克的病理生理机制
三、创伤性休克的临床转归
四、创伤性休克的诊断
第二节 创伤患者的病情评估及处理
一、气道
二、呼吸
三、循环
四、功能障碍(神经学)评估
五、暴露
第三节 麻醉处理
一、神经阻滞在创伤患者中的应用
二、全身麻醉诱导与维持
三、术中监测
第四节 特殊创伤的麻醉处理
一、颅脑和脊髓创伤
二、颌面部创伤
三、颈部创伤
四、胸部创伤
五、腹部创伤
六、四肢创伤
第五节 术中和术后并发症
一、术中并发症
二、术后并发症
第十九章 术后镇痛技术
第一节 术后疼痛的评估及镇痛方法
一、术后疼痛影响因素及疼痛的评估
二、术后镇痛方法
三、疼痛机理和镇痛新概念
第二节 患者自控镇痛技术
一、概述
二、PCA专用设备
三、PCA给药模式
四、PCA的管理新模式
五、使用PCA镇痛应注意的问题
六、镇痛泵异常情况的显示与报警
七、PCA记录参数专用术语
八、PCA进展
第三节 椎管内患者自控镇痛
一、阿片类药物于脊髓再分布的机理
二、影响椎管内药物分布的因素
三、临床椎管内阿片类药物的用药原则
四、椎管内PCA的不同方式
第四节 儿童术后镇痛
一、儿童术后镇痛发展的若干问题
二、儿童术后镇痛的临床方法
三、小儿术后镇痛的监测与评估
四、小儿术后镇痛的并发症
五、儿童术后镇痛进展及展望
第五节 癌痛的治疗
一、癌痛的治疗原则
二、给药途径的选择
三、三阶梯方案控制癌痛
四、三阶梯治疗中的辅助药物
五、癌痛的放射疗法
六、癌痛的化学治疗
七、癌的激素疗法
八、神经外科手术控制癌痛
九、癌痛的神经破坏性阻滞疗法
十、癌痛的心理治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