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循环系统

一、循环系统

(一)高血压

围手术期麻醉、手术及术后疼痛等对高血压患者是极大的应激反应,可能引起血压剧烈波动,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在麻醉手术期间出现的高血压,通常与麻醉过浅、麻醉阻滞平面不够、手术刺激过强、自主神经阻滞不完善密切相关,适当加深麻醉,或给予血管扩张药一般均可控制。必要时静滴硝酸甘油或中、短效的降压药。伴有心率增快者,可选用β-受体阻滞药艾司洛尔、美托洛尔等。术毕苏醒期及术后早期出现的高血压,可能与伤口疼痛、气管内抽吸痰液等因素有关,可用小剂量降压药控制,术后有效的镇痛技术也十分有效。

(二)循环抑制

循环抑制常表现为心率减慢、心排血量下降和血压降低。老年患者心血管功能及交感,肾上腺系统功能降低是产生循环抑制的重要原因。其次还包括全身麻醉药的抑制作用,椎管内麻醉所致的交感阻滞,低血容量,神经反射和体位的变动。处理上应该及时分析循环抑制的原因,尽早去除诱发因素。如对于血容量不足所引起的低血压,应迅速补充血容量,同时密切监测中心静脉压。对心功能较差者,控制输液速度,给予强心药物。对于心源性低血压,根据病因予以相应处理,如纠正心律失常、降低外周血管阻力的同时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供血。出现严重的血压下降等危急情况,可先静脉给予多巴胺或间羟胺等药物提升血压,然后再查找原因,予以处理。

(三)心律失常

老年患者心律失常是一种老年患者常见的疾病。围手术期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期前收缩、房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和房室传导阻滞等。其诱发因素包括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血压波动、手术刺激或创伤、低温、药物作用和酸碱、电解质紊乱等。临床上处理心律失常应首先纠正病因,在纠正病因后心律失常仍不消失,如性质不严重,可密切观察;如性质严重影响循环稳定,则应给与相应的药物或其他治疗。大多数心律失常在充分供氧、维持循环稳定、纠正酸碱、电解质紊乱后能自行消失。

(四)急性心力衰竭

老年患者心脏储备功能降低,且常伴有一种以上的心脏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因此围手术期比青壮年更易发生急性心力衰竭,最常见的是急性左心衰竭引起的急性肺水肿。急性心力衰竭必须及时诊断,迅速治疗。包括纠正低氧血症、快速利尿、降低前后负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