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分类与处理原则
2025年08月10日
第一节 休克分类与处理原则
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是多数休克发生的共同基础。血容量、心排血量和外周血管阻力是调节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的重要因素,三者中的任何一个因素受到影响,均可导致休克发生。目前临床上休克的分类并未完全统一,一般可以按休克的病因、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以及休克发生时的血流动力学特点等作如下分类:
1.按休克的病因分类 一般将休克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脓毒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和神经源性休克。
2.按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分类 一般将休克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和血管源性休克。
3.按休克发生时血流动力学特点分类 一般将休克分为低排高阻型休克和高排低阻型休克。前者血液动力学特点是心排血量低而外周血管阻力高,后者血液动力学特点恰与前者相反。
随着病理生理过程的发展,进入休克后期往往多种类型休克并存。因此,对休克患者的处理应全面评价病情进展,按轻重缓急分别处理。以下仅就临床常见的几种类型休克的处理原则作简要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