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道
(一)气道评估
建立和维持气道通畅是初步评估的首要步骤。如能讲话则气道常是通畅的,但无意识患者可能需要气道和通气支持。气道梗阻的显著征象包括鼾声、咕噜音、喘鸣和反常呼吸。对于无意识患者应考虑到有无异物的存在。有呼吸停止、持续性气道梗阻、严重颅脑损伤、颌面部创伤、颈部贯通伤伴血肿扩大或严重胸部创伤者,则需要进一步气道处理,如气管插管、环甲膜切开或气管切开术。
如果患者清醒,且无颈部疼痛或触痛,则不太可能有颈椎损伤。以下五种情况提示潜在的颈椎不稳定:①颈部疼痛;②严重的放射痛;③任何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④沉醉状态;⑤当场失去意识。一旦怀疑有颈椎不稳定,则应避免颈部过度后仰和过度轴向牵引,当进行喉镜操作时应由助手协助稳定头部和颈部(manual in-line stabilization,MILS)。
喉部开放伤可能合并颈部大血管出血、血肿或水肿引起的气道梗阻、皮下气肿和颈椎损伤。闭合性喉部损伤表现可不明显,但可能存在颈部捻发音、血肿、吞咽困难、咯血或发音困难。如果能看清喉头结构,则可在清醒状态下尝试局部麻醉下用直接喉镜或纤维支气管镜插管。如果面部或颈部损伤不允许气管插管,则应考虑局部麻醉下气管切开。上呼吸道创伤引起的急性梗阻需紧急环甲膜切开或气管切开。
(二)气道管理
如果对患者维持气道完整性的能力有任何怀疑时,则应建立确实可靠的人工气道。首先必须充分评估是否存在困难气道,对于已知或预期困难气道的创伤患者,如果能够配合,病情稳定,建议选择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的清醒插管术。对于无困难气道的创伤患者,快速序贯诱导下的经口气管内插管是最为常用的气道管理方法。但如果患者因颌面创伤造成口咽部有较多血液时,则不宜使用纤维支气管镜。
对疑有颈椎损伤的存在自主呼吸的患者,可选择经鼻插管,但这可能会增加误吸的风险。颌面中部和颅底骨折的患者禁用经鼻插管。
麻醉诱导后发生未预期的困难气道,可使用喉罩(LMA)保持通气,然后再采用可视喉镜、纤维支气管镜等尝试气管内插管,必要时行紧急气管造口术。
在对创伤患者进行气道管理的过程中,始终应注意对颈椎的保护和反流误吸的预防。
对已经施行气管内插管的患者,通过听诊双肺呼吸音、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来确认气管导管的正确位置,确保气管内导管通畅,通气和氧合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