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气腹的病理生理
腹腔镜手术对机体内环境影响小、减轻创伤、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但是腹腔镜手术必须在气腹状态下实施,并需将患者置于特殊体位,导致机体病理生理改变。某些腹腔镜手术还可能造成不易发现的内脏损伤,以及失血量难以估计,使得麻醉处理更加复杂,麻醉风险增加。
1.气腹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腹腔镜手术中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因素包括气腹、患者体位、麻醉、高CO2血症、迷走神经张力增加和心律失常。腹腔镜手术首先需建立气腹,气腹可使心排血量降低10%~30%。气腹压力低于10mmHg时,可压迫腹腔脏器使静脉回流量先短暂增加,随着腹内压进一步升高,下腔静脉受压,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潴留于下肢,心排血量减少,每搏量和心脏指数明显降低。这种现象在头低位时不太明显,但头高位则出现明显的低血压。当气腹压力达15mmHg时,外周血管阻力增高,左室后负荷增加,致使心肌耗氧量增高,有发生心肌缺血、心肌梗死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潜在危险。另外,腹内压升高还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使心率减慢。因此,气腹压力不应超过20mmHg。还应注意的是向腹腔吹气时可引起心律失常,如房室分离、结性心率、心动过缓和心脏停搏,多发于开始吹气使腹膜快速张开时,这可能与刺激腹膜牵张感受器,兴奋迷走反射有关。
2.气腹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CO2气腹可使动脉血CO2分压进行性升高,建立气腹后15~30min达到高峰并维持下去。CO2吸收率30min内可达70ml/min,而30~75min达90ml/min。该吸收率受气腹压力的影响,当腹膜毛细血管受压其血流量减少时,则CO2吸收量减少,但当气腹压下降、腹膜毛细血管重新开放时,CO2吸收再度增加。由于腹腔充气使膈肌抬高,肺受压造成肺顺应性降低,气道压升高,通气功能下降,使体内CO2排出减少。这样可以出现高CO2血症、酸中毒,甚至低氧血症。经腹膜吸收的CO2一部分经肺排出,而未能排出的CO2潴留在骨骼肌和骨内等处,术后逐渐排出,则有持续高CO2血症的危险。高CO2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增加交感活性,引起心肌收缩力增加、心动过速和血压增高。另一方面,CO2的直接作用又可扩张末梢小动脉,抑制心肌收缩力,诱发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
3.气腹对肾脏功能的影响 CO2气腹可使尿量、肾血流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至基础值的50%以下,明显低于开腹手术患者,可能引起肾脏功能损害。气腹终止后尿量即迅速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