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松弛药对心血管的影响
肌肉松弛药可能干扰自主神经功能而产生多种心血管效应。实验证明各种肌肉松弛药如果给予足够大的剂量均可与胆碱能受体相互作用。然而在临床实践中,不良反应一般并不严重,因为肌肉松弛药的N1和M性质的剂量-反应曲线与其神经肌肉阻断效应的曲线相隔很远。真正的自主神经反应不因注射速度较慢而减弱,如果分剂量给予,反应则叠加。肌肉松弛药的后续剂量如果与原剂量相同,将产生相似的反应。
许多肌肉松弛药产生心血管效应的另一种机制可能是组胺释放。经静脉途径快速注射大剂量肌肉松弛药时,头颈和上部躯干可出现一定程度的红斑,并有动脉压短暂下降和心率轻、中度升高。支气管痉挛极为少见。这些不良反应一般是短时间的,可因注射速度较慢而显著减弱。也可采取将H1和H2受体阻断药联合应用的预防疗法。
1.琥珀胆碱 由于其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去极化作用,可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如胃内压、眼压和颅内压增高、高钾血症、麻醉后肌痛和恶性高热等。琥珀胆碱可能是唯一直接参与导致心律失常的肌肉松弛药。由于其结构与乙酰胆碱相似,可刺激全部胆碱能受体包括交感或副交感神经节的M1受体和心脏窦房结M2受体,引起窦性心动过缓、交界性心律和从室性期前收缩到心室颤动(简称室颤)的各种室性心律失常。
2.潘库溴铵 一般无神经节阻滞和组胺释放作用,但有阻滞心脏M2受体作用,可使心率增快和血压升高。在心血管麻醉中,与大剂量芬太尼合用,可拮抗芬太尼引起的心率减慢,对那些依赖心率维持心排血量的患者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药物。潘库溴铵和丙米嗪合用时引起心动过速。0.08mg/kg的潘库溴铵会产生室性期前收缩和心动过速,如给丙米嗪则有可能发展为室颤。有研究发现接受长期丙米嗪治疗的患者应用潘库溴铵和氟烷麻醉可发生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
3.哌库溴铵 为一长效肌肉松弛药,临床使用剂量能保持心血管功能的稳定。可偶发心率减慢,是由麻醉和手术刺激引起迷走反射间接导致的作用。
4.阿曲库铵 因其特殊的灭活方式——霍夫曼降解,已成为肝肾疾病和老年患者的首选肌肉松弛药。临床上给阿曲库铵0.2~0.4mg/kg时一般心率、血压、心排血量和中心静脉压无明显变化,而给0.6mg/kg时可出现剂量相关的组胺释放引起的低血压和心率增快,一般能自行恢复。用组胺H1和H2受体阻断药可预防这一反应。
5.维库溴铵 是潘库溴铵的衍生物,心血管安全系数高,即使剂量高达0.4mg/kg,也无心血管不良反应,不产生神经节和迷走神经阻滞,不引起组胺释放,适合心脏病患者的手术。但与大剂量芬太尼合用时可发生心动过缓,可用阿托品预防。维库溴铵可抑制缺氧时颈动脉化学感受器的调节功能,因而抑制自发呼吸的恢复。
6.罗库溴铵 是维库溴铵的衍生物。肌肉松弛作用约为维库溴铵的1/8~1/5,但其起效较快。用罗库溴铵1.2mg/kg和琥珀胆碱2mg/kg可在45s内使95%患者达到90%的神经肌肉阻滞,这一资料表明用罗库溴铵1.2mg/kg,可用于快速起效诱导插管。同维库溴铵一样,罗库溴铵不产生心血管不良反应,大剂量时可引起心率增快,可能是迷走神经被阻滞的原因。
7.顺阿曲库胺 是阿曲库铵的10种异构体混合物中的一种,灭活方式也为霍夫曼降解。其神经肌肉阻滞作用与阿曲库铵相同,不产生心血管效果或增加血浆组胺浓度,适合用于危重患者的肌肉松弛。顺阿曲库胺在老年人起效较慢,比年轻人长约1min。延迟的原因可能是老年人达到生物相平衡较缓慢,但这一不同并不影响恢复时间。
8.米库氯胺 是短效肌肉松弛药。应用米库氯胺后不拮抗,在成年人残余肌肉松弛作用有发生,而在小儿较少发生,一般10min就可恢复。大剂量或快速注射可引起组胺的释放,导致血压下降、心率增快,多发生在给药后1~3min,可自行消退。临床上为了达到肌肉松弛药的快速恢复,在长效肌肉松弛药后应用短效肌肉松弛药。可是有学者发现在使用潘库溴铵后,再使用米库氯胺,并不表现为短效肌肉松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