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疼痛影响因素及疼痛的评估

一、术后疼痛影响因素及疼痛的评估

许多因素会影响手术后患者疼痛的性质、强度和持续时间,可概括为:①外科手术部位、性质和手术持续时间;②切口与外科创伤的类型及程度;③患者的生理与精神状态;④手术前患者的精神生理与药物准备状况;⑤术后是否发生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⑥麻醉方式与麻醉用药;⑦术后监护质量;⑧术前消除疼痛刺激的程度等。这些因素结合手术患者的具体情况互有差别。一般而论,术后疼痛程度和应激反应的大小取决于患者所经历手术的大小和部位,局部麻醉或神经干阻滞下行体表或四肢较小外科手术,手术后疼痛程度一般较轻,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也较小。颅内手术相对而言手术范围较小,脑组织中又缺乏疼痛感受体,因此引起的应激反应也小。而胸腔、腹腔内上腹部手术常产生术后显著疼痛,并可诱发术后较显著的神经和内分泌应激反应。

为了获得比较客观的诊断疼痛的方法,医学家们曾做出了许多尝试。但迄今为止,尚没有一种堪称精确可靠的疼痛评估方法,这给疼痛的客观辨识造成困难。目前对疼痛强度的评估主要是依据患者的主观描述,常用的方法如下。

1.口述疼痛分级评分法 是由一系列描述疼痛的形容词组成,将痛分成无痛、轻微疼痛、中等度疼痛和剧烈疼痛,由患者选择每级为1分,若患者选择“剧烈疼痛”其疼痛评分为4。此法虽不够精确,但很简单,患者容易理解。

2.术后患者临床表现疼痛分级法 依据WHO标准和术后患者临床表现可将术后疼痛分为4级。

0级:无痛,患者咳嗽时,伤口无痛。

1级:轻痛,轻度可忍受疼痛,能正常生活,睡眠基本不受影响。咳嗽时感觉伤口轻度痛,但可保持有效的咳嗽。

2级:中痛,中度持续的疼痛,睡眠受到干扰,需用镇痛药。患者怕咳嗽,怕轻微震动。

3级:重痛,强烈持续的剧烈疼痛,睡眠、咳嗽以及呼吸可受严重干扰,需用镇痛药治疗。

3.数字疼痛评分法(NRS) 数字评分法要求患者用0~10这11个点(或0~100共101个点)来描述疼痛强度。0表示无痛,疼痛较强时增加点数,10表示最剧烈疼痛无法忍受。此是临床上最简单、最常使用的测量主观疼痛的方法,患者容易理解,可使疼痛的评分更加数据化,主要用于临床科研和镇痛药研究领域。

4.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 视觉模拟评分法是采用1条10cm长的直线或尺,两端标明有:0代表无痛,10代表最剧烈的疼痛,由患者在直线或尺上标出自己疼痛的相应位置,然后用尺测量出疼痛强度的数值或称评分。目前多使用正面为0~10(或0~100)的游离标尺,背面有0~10(或0~100)数字的视觉模拟评分尺,患者移动标尺达到自己疼痛的位置时,可立即在尺的背面看到具体数字,简单方便。目前认为本法是较敏感和可靠的测痛方法。

5.小儿疼痛评估法 小儿疼痛评估比较困难。一般根据:①小儿的痛觉主诉;②家属、医护人员观察评估;③血压、心率和呼吸等生理参数改变;④哭、躁动等行为表现。但新生儿及﹤5岁小儿难以表达疼痛感觉,临床观察常不可靠,生理参数只在严重疼痛时才改变。一般认为对新生儿及幼儿术后疼痛评估时行为改变比较有价值,疼痛时可有躁动、肌张力增加明显、哭泣等表现。﹥6岁能合作的小儿可应用视觉模拟尺,标尺刻度旁画有易为小儿理解的笑及哭的面谱示意图,让病儿在标尺上指出自己的疼痛程度,但应预先教会小儿理解不同图像的意义。临床研究已证实行为和生理改变与病儿疼痛主诉呈明显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