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麻醉的注意事项
上腔静脉综合征是有上腔静脉的机械阻塞所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的发生原因包括:支气管肺癌(87%),恶性淋巴瘤(10%),良性病变(3%)如中心静脉高营养、起搏器导线产生的上腔静脉血栓、特发性纵隔纤维化、纵隔肉芽肿及多结节性甲状腺肿。上腔静脉综合征的典型特征包括:上半身表浅静脉怒张;面颈部、上肢水肿;胸壁有侧支循环静脉和发绀。静脉怒张在平卧时最明显,但大多数病例在直立时静脉也不会像正常人一样塌陷。颜面部水肿明显,眼眶周围组织肿胀以至于患者不能睁开眼睛,严重的水肿可掩盖静脉扩张症状。大部分患者呼吸道静脉淤血和黏膜水肿可引起呼吸道梗阻症状(呼吸急促、咳嗽、端坐呼吸);此外,还可因脑静脉回流障碍引起脑水肿致意识、精神、行为改变。由于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有时病因不明,有时需要行纵隔镜或小切口下取组织活检明确诊断;有时则可能拟行上腔静脉解压术而需要实施麻醉。
麻醉处理的关键仍是呼吸和循环的管理。呼吸系统主要是气道问题,面颈部的水肿同样可以出现在口腔、口咽部和喉咽部,此外,呼吸道还可能存在外部的压迫和纤维化,正常运动受限,或存在喉返神经损害。如果疑有气道受压,按照巨大前纵隔肿瘤的麻醉处理。为减轻气道水肿,患者常以头高位被护送到手术室。在麻醉诱导前,所有患者均行桡动脉穿刺置管。根据患者情况术前可从股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补液通道,颈内静脉置管则用于监测及必要时可作为引流以减轻脑水肿。如果诱导前患者必须保持坐位才能维持呼吸,那么应选择使用纤维支气管镜或喉镜清醒插管。
由于中心静脉压过高,加之术野组织的解剖变形,术中出血是主要的问题之一,应做好充分备血。
术后特别是纵隔镜、支气管镜检查后上腔静脉的压迫并没有解除,则可能发生急性呼吸衰竭而需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这种急性呼吸衰竭的机制尚不清楚,但最有可能的是上腔静脉综合征可引起急性喉痉挛和支气管痉挛,呼吸功能受损、肿瘤增大可加重气道的阻塞。因此这些患者应常规监护。
(刘美玉)